郭華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道路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河南省新鄉市的城市化道路建設進程有了飛速發展,城市道路建設展現了一個城市的面貌和形象,與市民安全、方便的出行息息相關。在道路建設中,堅持科學運用統計學的有關方法進行統籌規劃及施工,通過對道路建設和使用方面、所涉及的人員以及車流量等諸多方面的信息進行采集、歸納、分析,將空間統計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解決道路建設中所遇到的問題,從而發揮出城市道路建設的最大功效。
關鍵詞:統計學方法城市道路建設空間統計學
前言: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的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推動了經濟增長,城市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滿足現代化新型城市發展的需要,我國城市的道路、橋梁建設日新月異。城市道路、橋梁的規劃建設,作為一項能夠有效調節城市空間區域的合理布局,大力改善人民的居住和出行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促進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建設性工作,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關注。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統計學的相關方法,結合已經掌握的大量相關的統計信息和人們的出行規律,利用空間統計學對道路、橋梁建設方面的信息進行綜合評價分析,最終達到使城市道路建成通車后能夠發揮出最大功效的作用,增強城市化建設進程,全力推進新型城市化道路、橋梁建設,本文將會結合河南省新鄉市的一些實際情況,探討空間分析法在城市道路、橋梁建設中的作用和意義。
正文:
一、與城市道路建設有關的空間統計學理論
在城市的道路規劃、設計和后期施工中,本著為民建設、服務于民、方便于民的本色,做好城市道路建設工作,需要我們對新建、改造道路、橋梁周邊的環境,如:農民耕地面積、附近廠況分布、居民區分布的集中程度和往來人員的流動規律等方面因素進行深入的調查、匯總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運用統計學的相關方法進行研究,建立合理的模型,制定出切實可操作的統計指標體系,運用科學的調查方法,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全面性,以保證建設工程圓滿竣工,為最終能設計、建造出最符合車輛行人流通、達到一定荷載強度的優質道路和橋梁。下面,我們就對空間統計學的方法進行論述。
在統計學的相關研究方法中,空間統計學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空間統計學是以區域化變量理論為基礎,以變異函數為主要工具,研究具有地理空間信息特性的事物或現象的空間相互作用及變化規律的科學。空間統計學討論在三維區間,一類是點分布的規律性,點的分布是否有集聚性?如何衡量這種集聚強度?另一類是方向性數據分析,當我們研究現象時,地理位置、環境資源等對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都有密切關系,怎樣度量分析各因素發展規律及其對發展的影響,給出一個合理的數值,是空間統計學所要解決的問題。
空間統計學的點模式描述是指空間中心作為一個重要統計數據和指標,需要準確的確定點集的總體分布模式、精確的描述點集的空間分散程度,準確的預測或者是合理的推測描述出點集的方向偏離情況等各項指標。在這些重要的統計數據和統計指標中,還有眾多的信息需要我們進行統計分析和考慮。
針對有關區域、縣域、城市、省域乃至整個國家的人口重心或經濟重心轉移的研究,以及這些范圍內道路建設的規劃和施工的研究,都屬于空間統計學的點模式分析這一類型。空間統計學中的重心轉移的研究成果較多,在相關領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空間統計學的重心轉移模式在城市道路建設和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實踐中的應用卻比較少。只要與城市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一統計方法一定會幫助我們在道路建設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會有效地輔助確定城市未來道路整體發展的方向與道路的重點建設地區,并對拓展城市道路總體規劃的合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空間統計學在城市道路建設中的實際應用
新鄉市地處河南省北部,與省會鄭州、古都開封隔黃河相望;北依太行,與鶴壁、安陽毗鄰;西連焦作,與晉東南接壤;東接濮陽,與魯西相連,是豫北的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是中原新興工業城市之一。作為豫北的經濟和交通樞紐中心,在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之下,只有對道路建設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建設,才會真正的發揮出城市所處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提升城市的經濟發展能力和交通服務能力。按照空間狀態:新鄉市城區空間增長形態呈現“一城一區,軸向生長,多心同軸”,分主城區和鳳泉片區,以平原路和金穗大道為主要功能拓展軸,沿拓展軸集中布置城市主次干道的走勢、方向,形成服務效能較高的道路網絡結構。新鄉市城市道路網結構依托現有城市干道,構建“三橫三縱一環”的城市道路網主框架。“三橫”即宏力大道、金穗大道和化工路;“三縱”即西華大道、和平大道、新中大道;“一環”即主城區環路。近年來,新建城市道路17條;改造市區15條路段;整治小街小巷41條段。新建改建道路總長66.4公里。規劃建設廣場3個,新建金穗大道交新中大道立交橋、平原路交東環立交橋;新建牧野大道、新中大道、宏力大道跨越衛河大橋3座等。
道路交通狀況是衡量城市發展程度的標志,道路建設最終目的是方便人的出行,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在道路建設統籌分析中,前期主要是收集車輛、人員流動的分布情況。
由于新鄉市的人均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在迅速提高,出租車、公交車及近年私家車數量的增多,車流量調查對道路建設猶為重要。經過多次外出對車流量作統計,主要是在城市主干道、繁華商業區的平原路、勝利路、勞動路等繁忙路段采集數據。這些商業區域人口密度大,流動性大,機動車的車流量高峰時是平均每小時1500輛,而一般時段平均每小時900輛。其中10時到12時30分,下午5時到7時車流量最大。為緩解道路的交通擁擠狀況,我們可以根據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在道路建設的空間統計分析中以城市繁華區域為參照,計算整個城市的幾何中心和人口重心的位置,這樣會保證道路在規劃建設中能夠合理的照顧整個城市的人群。通過對統計資料的分析計算出出行人員活動的平均中心、人員和車輛的加權平均中心等數據,對點分布的集中趨勢進行判斷并會合理的規劃設計出城市道路修建的運行方案。這樣通過空間分析法分析規劃出來的道路,將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和滿足人們的日常出行需要以及整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需求。
點模式分析中,所謂的點是相對而言的,一個城市的道路、橋梁建設,相對于這個城市來說只是一些點的聚集群,用一個真實的樣框,覆蓋一個區域的面積,是由點匯聚的圖形,它是呈現隨機分布還是非隨機的?點與點之間具有集聚性還是分散性?影響范圍有多大?修建道路過程中,需要預留的公共設施、樹池、花壇、井箅井圈、電纜安裝等的位置,都如同一個點,這些點的距離分布應遵循怎么樣的規律性?一個城市中主次干道分布、居民聚集程度等等一系列問題都可以利用空間統計學來研究解決。
三、結論
道路、橋梁的規劃和建設水平是衡量一個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在城市的道路建設中堅持合理的運用空間統計學對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提高城市道路、橋梁建設水平,是城市交通發展乃至社會經濟整體發展的客觀趨勢,必將有利于改善城市的交通狀況,更好的服務于城市的發展和市民的出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新鄉市建設成為具有區域性中心城市職能、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生態友好的中原宜居城市,運用空間統計學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劉云翔,陳犖,李軍.陳宏盛基于城市道路網的最短路徑分析解決辦法[J].北京: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003,(7).
[2]段進.城市空間發展論2版[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37—164.
[3]汝伶俊.太原市城市道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4).
[4]馬榮國,楊立波.高速公路目標持續性評價方法[J].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報,200l(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