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
內容摘要:當前,道路運輸超限超載已成為公路“第一殺手”,對公路路面、橋梁設施等產生嚴重破壞,我國每年因此付出了不少的交通規費代價。另外,超限超載運輸極易引發交通事故,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本文將對道路運輸超限超載的危害進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改善超限超載問題。
關鍵詞:道路運輸; 超限超載; 危害; 對策
道路運輸的超限超載問題已上升為世界性難題。在各國家的道路運輸史中,都經歷了國家為了保護公路基礎設施而與不法超限超載行為的博弈行為。在我國,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這一博弈任務日趨復雜而艱巨。一直以來,我國政府都在探索一條長效之路,有效改善公路交通運輸超限超載問題。本文結合筆者工作經驗,對此談一些個人看法。
道路運輸超限超載的危害性
1.1擾亂正常交通運輸秩序
對超限超載運輸的治理,由于缺乏國家宏觀調控手段,造成了“車多貨少、運力擴張”的供求失衡局面,過剩的運力集中在有限的貨運市場中,一些車主為了招攬生意,變相壓低價格,造成運價偏低,而由于運價的降低,必然滋生超限超載運輸,以此拉回成本、彌補損失,形成了惡性循環。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形成的公路運價過低的狀況,使原先由鐵路或水路運輸的貨物也轉而通過公路運輸,加劇內部競爭,擾亂了正常交通運輸秩序,阻礙了我國交通公路健康發展。
1.2嚴重損壞公路設施
由于車輛超載給公路帶來的壓力,嚴重威脅公路橋梁的結構安全,增大了維護費用,降低公路使用壽命。據相關數據顯示,車輛超限超載重量的增加與路面損害程度為幾何倍數增長。每輛貨車超限10%,就會給道路帶來40%的損壞率;一輛超載2倍的貨車行駛,對公路造成的損害相當于正常車輛運行16次;而一輛36噸的超載車輛對道路的損壞程度,相當于9600輛小汽車(1.8噸重)對道路的破壞力度。可見,如果貨車超限超載運行,極易造成橋墩變形、涵洞拱圈開裂等問題,破壞橋梁結構,甚至造成災難性事故。
1.3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近年來,各省級公路頻繁發生交通事故或者橋梁坍塌事件,多與超限超載問題相關,以此帶來生命與財產損失,造成交通路線的擁堵,給交通管理工作帶來極大壓力。大多超限超載車輛屬于改裝或拼裝車輛,但是配置仍保留出廠狀況,由于車輛長期處于超限超載的高負荷運輸狀態,造成其操作與制動等安全性能的降低,帶來極大安全事故隱患。數據顯示,約有80%以上的貨車交通事故源于超限超載。
1.4阻礙汽車制造業科學發展
超限超載不僅嚴重干擾了正常的運輸秩序,而且受利益的驅動,部分經營者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絞盡腦汁降低運輸成本,采取了購買價格低廉、噸位標定較小、實際馬力大,裝載量大的改裝貨車,給汽車行業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汽車制造廠家為了迎合這些購車者的需求,打開市場銷路,不顧公路的承受能力,隨意生產大噸位車軸小的重型車,偽造型號和技術數據,大車小標識,降噸位促銷,對同一車型任意提供產品合格證等手段,以謀取不正當的經濟利益,阻礙了車輛的更新換代和車輛結構調整,使汽車生產企業競爭力和經濟利益難以提高。
2、改善道路運輸超限超載問題的幾點建議
2.1加大法制宣傳力度
國家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結合“四五”普法規劃,積極實行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宣傳如《公路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同時擴大宣傳范圍,讓更多群眾、駕駛員、運輸專業戶認識到超限超載的危害,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自覺維護公路運行的良好環境。另外,還應多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如發放宣傳冊、文藝節目表演、張貼海報等,介紹超限超載運輸給個人、家庭、國家帶來的危害,獲得更多的理解與支持,通過分析典型案例,開展生動的教育活動,提高廣大群眾的交通意識與法治觀念。
2.2完善制度管理規范
在道路運輸的超限超載管理方面,各級政府應統一思想,通力合作,加強對道路運輸的宏觀調控;立法機關根據需要及時制定相關規范文件,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合理調配運輸資源,規范運輸行為,促進公路運輸的供求平衡;加大貨運機動車生產管理目錄的清理與整頓工作,追究相關責任,避免出現倒賣產品合格證、“大噸小標”等行為;從汽車生產環節加強控制,嚴禁生產超限車輛或進行非法改裝,依法取締擅自改裝車輛的單位或業主從業資格,禁止違規改裝車輛上路,公安部門與交警部門聯合著手,完善對這些車輛落戶管理工作。
2.3加大源頭治理力度
源頭治理是道路運輸超限超載問題的有效方式之一。以當前交通系統狀況來看,源頭治理主要從貨源、車輛、駕駛員三方面著手。首先,各級運輸管理部門應加強對貨物集散地、貨物裝載源頭的摸底調查,從源頭把控貨物,規范各種裝卸行為,包括配載場、碼頭、貨站等集散地,避免車輛超標;其次,加大日常路面巡查工作力度,依法懲處查獲的非法改裝車輛;再次,制定營業性質貨車駕駛員的考核制度,根據駕駛員的超限超載次數及違規程度扣分,如果發現明知故犯的嚴重超載行為,且駕駛員不配合卸載、勸返等工作,應依法吊銷從業資格。
2.4超限超載車輛的集中治理
超限超載治理工作實踐表明,超限超載車輛治理工作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必須在各級地方政府治理車輛超限超載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領導下,各治超成員單位各司其職,通力配合,開展經常性綜合整治工作及跨區域聯合行動。定期召開治超聯席會議,通報工作動態,研究治超措施,協調重大問題,制定統一行動計劃。徹底改變交通部門單獨治超的局面,著力加強公路與運管、交通與公安等部門的聯動機制,形成統一治超指揮體系下集中治理長效體制。
2.5加強信息化管理建設
加快建立并完善信息化管理,對提高道路運輸組織效率、確保運輸安全意義重大,同時促進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利于市場高效運作。因此,加強道路運輸行業的信息化建設,主要做到以下兩方面:一是完善行業內部的信息化建設,如構建車輛情況、車主信息、駕駛員信息等數據庫,加強道路運輸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促進資源共享,發揮合力的作用;二是積極轉變觀念,除了完善內部信息化之外,還要公開發布信息,讓社會、市場、消費者等及時了解運輸動態,科學引導需求。
2.7全面推廣廂式運輸
由于箱式封閉貨運方式與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經濟條件相符,滿足優質、方便、快捷、安全的服務需求。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在美國4.5噸以上的載貨汽車中,約有80%以上為箱式專用車輛;而英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廂式專用車輛的比例也逐年上升。發展箱式封閉運輸不僅是發達國家的需要,也日益成為我國公路貨運改革的必經之路。
由上可見,道路運輸超限超載問題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若想徹底消除這一公路“毒瘤”,我國各相關部門必須加強配合,不斷在實踐中探索、更新,常抓不懈。從源頭解決超限超載問題,為公路的暢通運行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胡佩英、章效堅、楊仲元.車輛超限超載的危害性分析及治理對策[J].山西建筑.2007(29)
[2]王暉.淺論治理公路貨運超限超載運輸的階段策略研究[J].華章.2011(1)
[3]安祺、李艷霞.關于治理公路貨運雙超問題的研究[J].交通標準化.2007(4)
[4]梁小強.完善法律法規是長效治超的關鍵[J].法治與社會.2006(8)
[5]侯寧生、汪長文.為治超提供法律支撐[J].中國公路.2011(2)
[6]凌冰、劉翔宇.客貨車交通事故頻發的經濟分析及治理[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