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雄
摘要:工程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施工階段質量控制是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是工程建設施工階段業主(監理)的控制重點。“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建筑施工過程中加強對工程質量控制極其重要。本文是作者根據自己多年工作經驗,對施工階段分別通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3個途徑進行質量控制的分析。
關鍵詞:施工階段、質量控制、要點
一、施工質量的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以施工準備工作為核心,包括開工前的施工準備、作業活動前的施工準備等工作質量控制。施工質量的事前預控途徑如下:
1、施工條件的調查和分析。包括合同條件、法規條件和現場條件,做好施工條件的調查和分析,發揮其重要的預控作用。
2、施工圖紙會審和設計交底。理解設計意圖和對施工的要求,明確質量控制要點、重點和難點,以及消除施工圖紙的差錯等。因此,嚴格進行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具有重要的事前預控作用。
3、施工組織設計文件的編制與審查。施工組織設計文件是直接指導現場施工作業技術活動和管理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設計是以施工技術方案為核心,統盤考慮施工程序,施工質量、進度、成本和安全目標的要求。科學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對于有效的配置合格的施工生產要素,規范施工技術活動和管理行為,將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
4、工程測量定位和標高基準點的控制。施工單位必須按照設計文件所確定的工程測量定位及標高的引測依據,建立工程測量基準點,自行做好技術復核,并報告項目監理機構進行復核檢查。
5、施工總(分)包單位的選擇和資質的審查。對總(分)包單位資格與能力的控制是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方面。確定承包內容、單位及方式既直接關系到業主方的利益和風險,更關系到建設工程質量的保證問題。因此,按照我國現行法規的規定,業主在招投標前必須對總(分)包單位進行資格審查。
6、材料設備及部品采購質量的控制。建筑材料、構配件、部品和設備是直接構成工程實體的物質,應該從施工備料開始進行控制,包括對供應廠商的評審、詢價、采購計劃與方式的控制等。施工單位必須有健全有效的采購控制程序,按照我國現行法規規定,主要材料采購前必須將采購計劃報送工程監理部審查,實施采購質量預控。
7、施工機械設備及工器具的配置與性能控制,對施工質量、安全、進度和成本有重要的影響,應在施工組織設計過程根據施工方案的要求來確定,施工組織設計批準之后應對其落實狀態進行檢查控制,以保證技術預案的質量能力。
二、施工質量的事中控制
建設項目施工過程質量控制是最基本的控制途徑。因此必須抓好與作業工序質量形成相關的配套技術與管理工作,其主要途徑有:
1、施工技術復核。施工技術復核是施工過程中保證各項技術基準正確性的重要措施,凡屬軸線、標高、配方、樣板、加工圖等用作施工依據的技術工作,都要進行嚴格復核。
2、施工計量管理。包括投料計量、檢測計量等,其正確性與可靠性直接關系到工程質量的形成和客觀效果的評價。因此,施工全過程必須對計量人員資格、計量程序和計量器具的準確性進行控制。
3、見證取樣送檢。為了保證工程質量,我國規定對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構配件以及施工過程留置的試塊、試件等實行現場見證取樣送檢。見證員由建設單位及工程監理機構中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擔任,送檢的試驗室應具備國家或地方工程檢測主管部門批準的相關資質,見證取樣送檢必須嚴格執行規定的程序進行,包括取樣見證并記錄,樣本編號、填單、封箱,送試驗室核對、交接、試驗檢測、報告。
4、技術核定和設計變更。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因施工方對圖紙的某些要求不甚明白,或者是圖紙內部的某些矛盾,或施工配料調整與代用、改變建筑節點構造、管線位置或走向等,需要通過設計單位明確或確認的,施工方必須以技術聯系單的方式向業主或監理工程師提出,報送設計單位核準確認。在施工期間無論是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或施工單位提出,需要進行局部設計變更的內容,都必須按規定程序用書面方式進行變更。
5、隱蔽工程驗收。所謂隱蔽工程是指上一工序的施工成果要被下一道工序所覆蓋,如地基與基礎工程、鋼筋工程、預埋管線等均屬隱蔽工程。施工過程中,總監理工程師應安排監理人員對施工過程進行巡視和檢查,對隱蔽工程、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難以檢查的重點部位,專業監理工程師應安排監理員進行旁站,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缺陷,專業監理工程師應及時下達監理工程師通知,要求承包單位整改并檢查整改結果。工程項目的重點部位、關鍵工序應由項目監理機構與承包單位協商后共同確認。監理工程師應從巡視、檢查、旁站監督等方面對工序工程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加強隱蔽工程質量驗收,是施工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其程序要求施工方首先應完成自檢并合格,然后填寫專用的《隱蔽工程驗收單》,驗收的內容應與已完成的隱蔽工程實物相一致,事先通知監理機構及有關方面,按約定時間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的工程由各方共同簽署驗收記錄。驗收不合格的隱蔽工程,應按驗收意見進行整改后重新驗收,嚴格隱蔽工程驗收的程序和記錄,對于預防工程質量隱患,提供可溯的質量記錄具有重要作用。
6、其它。長期施工管理實踐過程形成的質量控制途徑和方法,如批量施工前應做樣板示范,現場施工技術質量例會,質量控制資料管理等,也是施工過程質量控制的重要工作途徑。
三、施工質量的事后控制
施工質量的事后控制,主要是進行已完施工的成品保護、質量驗收和對不合格的處理,以保證最終驗收的建設工程質量。
1、已完工程成品保護,目的是避免已完施工成品受到來自后續施工以及其它方面的污染或損壞。其成品保護問題和措施,在施工組織設計與計劃階段就應該從施工順序上進行考慮,防止施工順序不當或交叉作業造成相互干擾、污染和損壞,成品形成后可采取防護、覆蓋、封閉、包裹等相應措施進行保護。
2、施工質量檢查驗收作為事后質量控制的途徑,應嚴格按照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規定的質量驗收劃分,從施工順序作業開始,依次做好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及單位工程的施工質量驗收。通過多層次的設防把關,嚴格驗收,控制建設工程項目的質量目標。
3、當建筑工程質量不符合要求時應按下列規定進行處理;
3.1 經返工重做或更換器具設備的檢驗批應重新進行驗收。
3.2 經有資質的檢測單位檢測鑒定能夠達到設計要求的檢驗批應予以驗收。
3.3 經有資質的檢測鑒定達不到設計要求但經原設計單位核算認可能夠滿足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檢驗批可予以驗收。
3.4 經返修成加固處理的分項分部工程雖然改變外形尺寸但仍能滿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術處理方案和協商文件進行驗收。
通過返修或加固處理仍不能滿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單位(子單位)工程嚴禁驗收。
四、結束語
施工階段工程質量控制是整個工程質量的基礎保障,是工程項目質量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施工質量控制要堅持各項原則,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各項控制,對施工的各個要素要嚴格控制,真正提高施工質量,做出高質量的成品工程,把國家的工程質量帶到新的高度,為祖國的發展助力,為中國的崛起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張書良,陳紅領編著《土木工程質量控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年6月.
[2] 邱國林,王志新著《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6月.
[3] 《建筑工程質量控制與驗收手冊》中國科技文化出版社,2003年1月
[4] 陸彩霞,李 兵,劉 喜. 淺談施工階段質量控制方法[J]. 魅力中國. 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