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異凡
蘇聯崩潰與地緣政治
鄭異凡
普京在2005年的國情咨文中說:“蘇聯的崩潰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對于俄國人民來說,它是一場真正的悲劇,我們的千百萬同胞被阻在俄國境外。” 普京此語在我國往往被看做是對蘇聯解體的重要評價而被引用,既然是“災難”自然是壞事,至少對地緣政治來說是如此。
不過,對普京此言應當做具體分析。對俄國來說,可以說是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因為它失去了沙俄幾個世紀開拓掠奪得來的疆土,其地緣政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往蘇聯時期國內各民族之間通婚是平常事,現在由于蘇聯的解體,許多家庭成了多國家庭,親戚之間的來往變成了國際交往,還有許多俄羅斯人先前居住在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如烏克蘭、白俄羅斯,現如今變成僑居他國,被阻在國外。這對俄羅斯人家庭來說確實是一場“真正的悲劇”。
但是,蘇聯的崩潰卻不能用“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來概括。20世紀地緣政治發生過多次重大變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地緣政治都發生過極大的變化,例如“二戰”后蘇聯從地緣政治的變動中獲得了極大的好處,把東歐國家變成自己的衛星國,形成“社會主義大家庭”。這一次蘇聯的崩潰是“二戰”后地緣政治變動的繼續,這個變動對各個國家來說影響是不同的。
最大的變動是世界上兩霸少了一霸,成為美國獨霸,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談俄國地緣政治變動的時候,應當記住俄國地緣政治演變的歷史。沙俄通過對周邊地區的蠶食擴張,從小小的莫斯科公國變成地跨歐亞的大帝國,這種擴張是靠“劍與火”實現的,而不是像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所說的“帶去圣經與文明”。十月革命后,蘇聯繼承的是沙俄的版圖,沙俄的地緣政治。只有小小的變化——讓波蘭和芬蘭、波羅的海三國和格魯吉亞獨立。但是,這個變化對蘇聯來說是難以接受的。蘇聯后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都與此相關。1921年蘇俄出兵占領并兼并孟什維克領導的格魯吉亞共和國,而在此前不久俄聯邦和格魯吉亞共和國剛剛簽訂相互承認的條約。“二戰”前夕,蘇聯以國防的需要為由攻打芬蘭,割其領土,說是用其他土地交換,但僅是一句從未兌現的空話。接著出動紅軍占領并兼并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把這三個國家變成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波蘭已不可能回歸蘇聯,但其通過同德國希特勒簽訂的密約,實施了對波蘭的瓜分。戰后還重新劃分了西部邊界。這樣,“二戰”結束后,蘇聯就完全恢復了沙俄帝國的地緣政治。不僅如此,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蘇聯就策劃蒙古獨立,“二戰”結束前后吞并了中國的唐努烏梁海地區,扶植蒙古獨立,肢解中國,從而改變了中國的地緣政治。
莫洛托夫對此有生動的描述,他在同丘耶夫的談話中說:“歷代俄國沙皇為我們征服了這么多的土地,作為外交部長,我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盡量擴大我們祖國的版圖。(按:如果各國外長都以擴大版圖為己任,那世界肯定要亂了套。)看起來,這個任務我和斯大林完成得并不壞。”戰后,一份標明蘇聯新疆界的地圖被送到了斯大林的別墅,斯大林用按釘把它釘在墻上說:“咱們來看看,我們都得到了些什么……北方一切都好,正常。芬蘭對我們犯有嚴重罪過的,所以我們把國界從列寧格勒向前推進了。波羅的海沿岸,自古以來就是俄國的土地!現在重歸我們所有。咱們白俄羅斯人現在都集中居住在一起,烏克蘭人居住在一起了,摩爾達維亞人也集中住在一起了。西邊的情況正常。”說著,他轉而指向東方邊界:“這兒情況如何呢?千島群島現在已歸我們,薩哈林島完全屬于我們所有,你們看吧,這有多好!旅順港是我們的,大連也是我們的”,斯大林邊說邊用煙斗在地圖上的中國一帶畫了一圈,“中東鐵路也是我們的,中國、蒙古——這都沒問題……可這兒的邊界我不喜歡!”斯大林說著指向了高加索以南的地方。蘇聯在“二戰”中共奪得687707平方公里的土地!蘇聯版圖的擴大是斯大林犧牲他國利益,包括我們中國的利益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如果有社會帝國主義的話,這就是不折不扣的社會帝國主義!那些為斯大林大元帥歌功頌德的人們,是不是應當想一想戰勝國的中國在斯大林的煙斗一揮下的遭遇呢?
蘇聯地緣政治的變化并未到此停止。“二戰”結束后,蘇聯把自己的勢力范圍擴大到整個東歐以及部分亞洲,形成“社會主義陣營”“社會主義大家庭”,這里根本談不上什么國際主義,而是赤裸裸的保障蘇聯自身安全的地緣政治。這些社會主義國家就其地位而言只不過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而已。
蘇聯崩潰確實造成了地緣政治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對中國來說,對有關各國來說,絕對不是災難,中國人用不著為之惋惜。
蘇聯的憲法明文規定各加盟共和國有加入的自由,也有退出的自由。地緣政治的變化是蘇聯各共和國的自主行為,是它們的人民自己的選擇。它們在并入沙俄帝國之前都有自己的獨立歷史,自己的發展道路,現在不再受強制的統一的模式的約束,不受統一的中央的指揮,按照本國的國情來安排本國的發展,未必是壞事。十月革命前,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多次宣布民族自決權,宣告各民族擁有分離的權利,后來蘇聯為維護蘇維埃帝國的存在不再允許在國內提自決權,各民族共和國稍有獨立的表示,立即受到鎮壓。20多年前蘇聯的各民族共和國行使民族自決權,脫離蘇聯而獨立,既不違背列寧的民族自決權原則,也不違背蘇聯憲法,是合理合法的事。至于各國獨立后的發展情況如何,也是他們國家人民自己的事,從現在看到的資料來說,有的國家的發展還相當不錯。
對東歐各國來說,更是如此。這些國家社會制度的改變是由于“二戰”后蘇聯紅軍的進入而發生的,是紅軍槍桿子下出的政權,很難說是自愿的選擇。它們有的(如德國、捷克)在“二戰”前已經是相當發達的國家,經濟發展走在蘇聯前面。而在蘇聯的控制下,東歐各國經濟發展緩慢,它們的經濟大大落后于先前比它們落后的國家,政治上聽令于蘇聯老大哥,走蘇聯的路既搞不成社會主義,也搞不成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一種新殖民主義。這種狀況是無法忍受的,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為振興國家先后采取改革措施,以圖挽救社會主義,挽救國家。就是這樣的改革,蘇聯也不能容忍,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都被蘇聯紅軍的坦克碾碎了,致使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成員多次失去挽救社會主義的機會。
地緣政治的變化起初對東歐各國是有影響的,這是因為經互會的解散打亂了原先的經濟秩序。但這僅僅是暫時的現象。蘇東劇變20年來,這些國家大多數成為現代的民主國家,政治上按民主程序運行,誰能贏得老百姓的選票誰上臺,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經濟上也有長足進步,有的已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連當時最落后的阿爾巴尼亞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地緣政治的變化對中國來說是利大于弊。同劇變后的俄國打交道要比同超級大國的蘇聯打交道容易得多,中俄邊界問題的解決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目前的中俄關系是歷史上最好的關系,是兩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之間的平等關系。
講地緣政治不應當只從蘇聯或者俄國的角度來看,更應當從各國人民的選擇的角度來觀察,對蘇聯治下的某些國家來說,獲取獨立是世紀夢想,而對東歐各國來說,擺脫蘇聯的控制,獲得真正的獨立,從國家的發展來說,其意義不下于“二戰”后從德國占領下獲得解放。
蘇聯的崩潰確實造成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變化,這是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的一個重大變化,是有利于有關各國發展的歷史的進步。
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