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觀察中藥配合西醫三聯療法(雷貝拉唑聯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76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89例采用中藥(甘草、白芍、半夏、黃連、桂枝、當歸、丹參、延胡索、海螵蛸、三七等)配合西醫三聯療法治療;對照組89例單予西醫三聯療法治療,停藥4周后復查胃鏡及14碳一尿素呼氣試驗(14 CUBT),觀察潰瘍愈合情況以及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結果:治療組及對照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愈合率分別為98.9%、88.8%和96.7%、85.7%。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中藥配合西醫三聯療法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療效較好。
關鍵詞: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中藥;三聯療法
中圖分類號:R57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4-0019-02
目前,標準劑量的質子泵抑制劑(PPI)與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合用的1周療法是被推薦的治療消化性潰瘍和根除HP的一線方案。雷貝拉唑是一種新型的PPI口服生物利用度高,抑酸效果較好的藥物。但受應用地區對HP方案中2種抗生素耐藥性高低的影響,及各方案有效性、依從性、副作用不一樣,HP根除率波動范圍較大,為了提高HP感染根除率,促進潰瘍愈合,同時減少不良反應,本科通過觀察89例中藥配合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聯療法對幽門螺桿菌(HP)陽性的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進行臨床分析,結果該組患者治療效果較好且安全,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收集本科2005年1月~2009年1月期間具有明確臨床癥狀并經內鏡檢查確診為十二指球部潰瘍患者178例。入選標準:①內纖維胃鏡證實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活動期,潰瘍活動期直徑3~20 mm之間。潰瘍病灶數不超過2個;②不合并其他部位潰瘍;③不合并嚴重心、肝、腎疾患;不合并潰瘍大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④無服質子泵抑制劑禁忌證者。將其隨機平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89例。治療組89例,其中男117例,女61例;年齡18~65歲,平均(38.5±4.3)歲;病程3個月~12 a,平均(7.5±2.3)a。2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病程及潰瘍大小等方面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雷貝拉唑10 mg bid,阿莫西林1.0 g,bid、克拉霉素0.5 g,bid,口服2周,再繼續雷貝拉唑10 mg bid維持2周。在此基礎上加自擬中藥方劑,中藥組成(甘草、白芍、半夏、黃連、桂枝、當歸、丹參,黨參、三七、蒼術、陳皮、大黃、延胡索、海螵蛸)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對照組:予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用法時間與治療組相同。
3觀察指標與統計學方法
3.1 觀察指標 治療4周后復查胃鏡和14CUBT檢測HP,觀察潰瘍愈合及HP清除情況。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4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1 療效標準 痊愈: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胃鏡檢查潰瘍愈合,瘢痕形成;有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潰瘍面縮小50%以上;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胃鏡檢查潰瘍面無縮小。HP清除判定:如果快速尿素酶試驗結果陰性且14 CUBT結果小于100 dpm/mmoL,則視為HP根除。
4.2 治療結果 見表1、表2。
5 討論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機制比較復雜,胃酸過多和幽門螺桿菌(HP)感染為產生潰瘍的重要因素。質子泵抑制劑(PPI)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合用的三聯療法是根除HP的一線方案,在聯合方案中PPI的抑酸強度及其作用的穩定性對整個方案的療效起著重要作用。隨著HP耐藥出現,單純西藥聯合用藥治療,不良反應大,復發率高,遠期療效不理想,然而中藥抗復發具有一定的優勢。[HJ2.2mm][FQ(23*2。175mm,X,DY-W]雷貝拉唑是新近開發的PPI制劑,能更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對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比較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強2~10倍。近來體外研究發現[1~2]雷貝拉唑本身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其最小抑菌的濃度遠低于其他PPI;同時雷貝拉唑具有獨特的非酶代謝途徑,服藥后胃內HP受CYP2CI9基因多態性影響較少,具有起效快,療效穩定長久,個體差異小,藥物相互作用小、副作用少等特點,這些特點有助于雷貝拉唑成為一種新的、高效的抑酸劑及抗H-pylori藥物。阿莫西林是唯一用于根治HP的β-內酰胺類藥物,雖廣泛用于抗菌治療,但HP對其產生耐藥較少見,一般為0.5%,對甲硝唑、克拉霉素耐藥率卻呈逐漸升高的趨勢。國外有研究顯示[3~5],HP對克拉霉素原發耐藥為3.0%~19.3%,對甲硝唑原發耐藥為15.6%~50.0%。中藥方劑中當歸、丹參有改善微循環,增強局部血流,改善潰瘍組織結構,當歸對多種細菌均有抑制作用,其與陳皮協同消除胃腸平滑肌痙攣,增強胃腸蠕動,而大黃、黃連對HP均有抑菌作用,黃連的抑菌環為25 mm、大黃的抑菌環為24 mm,其中黃連除具有抑菌作用,還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及消炎作用,甘草既可以在胃內直接吸附胃酸,還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同時具有解除胃腸痙攣作用,海螵蛸咸、澀,既制酸止痛,又止血斂瘡;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海螵蛸制酸,保護胃黏膜[6]。全方合用可起到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腸黏膜,加強黏膜屏障作用,調節胃腸功能,中藥的某些成分還可以減輕西藥的毒性和副反應。同時還可以抗HP作用及改善潰瘍愈合的組織結構,從而達到減少潰瘍復發。
綜上所述,采用西藥聯用中藥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療效顯著優于單純西藥常規療法,同時中西藥結合可發揮協同作用,加速潰瘍愈合,提高HP根除率,減少復發率,從而收到滿意效果。因此,筆者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能提高潰瘍愈合的質量,縮短病程,改善臨床癥狀,故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梁凱,王飛.雷貝拉唑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潰瘍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35(18):4355.
[2]何明順,漆紅,李志.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0,48(4):1163.
[3]張國彥.埃索美拉唑聯合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潰瘍31例[J].中國藥業,2010,19(15):80.
[4]胡伏蓮.幽門螺桿茵感染診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0~35.
[5]張萬岱,徐智民.耐藥現狀[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9):556~557.
[6]陳久紅.甘海胃康膠囊治療消化道潰瘍88例[J].安徽醫藥,2005,9(9):658.
(收稿日期:2010-12-2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