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丹紅注射液;糖尿?。磺幌缎阅X梗死
中圖分類號:R74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4-0037-02
臨床認為微血管致腦血管病的糖尿病患病率明顯增高,達35.5%[1],其中以腔隙性腦梗死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類型[2]。腔隙性腦梗死因病灶小,直徑在15~20 mm以下的新鮮或陳舊性腦深部小梗死。所以臨床神經系統癥狀較輕,多為頭昏、頭痛、失眠、健忘、肢體麻木、動作失調、發音困難——笨手綜合征。少數偏癱、失語。故常不被重視。但若不經治療,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腦梗死可反復發生。并可能發展為血管性癡呆,造成家庭和社會負擔。早期治療該病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采用丹紅注射液對治療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腦梗死42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42例均為2007年1月~2010年6月本科門診和住院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60~78歲,平均(63.17±5.3)歲。隨機分為治療組22例,男12例,女10例。對照組20例,男11例,女9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糖尿病診斷標準采用WHO糖尿病診斷標準[3];②腔隙性腦梗死: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腔隙性腦梗死灶;神經系統檢查無局灶定位體征。
1.3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控制血糖??诜⑺酒チ制?,每日100 mg;降低血脂治療。治療組再予丹紅注射液(濟南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輸注,每日1次,療程為14 d。
1.4 觀察指標 TCD檢測大腦中動脈(MCA)、大腦前動脈(ACA)、大腦后動脈(DCA),椎動脈(VA)和基底動脈(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動指數(PI)的變化情況,并觀察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血脂變化指標。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處理,各項指標以均數±標準差(Ax-G ±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治療結果
2.1 2組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 治療前糖尿病患者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與正常值比較均減慢,治療后2組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前糖尿病患者血液流變學主要指標均比正常值高。治療后2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均有下降,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2組血脂指標變化比較 糖尿病患者在治療前血脂水平均高于正常,治療后2組血脂水平(TC、TG,LDL-C)均降低,治療組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目前認為腔隙性腦梗死的病因是高血壓和動脈硬化。而糖尿病也是造成動脈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糖尿病長期的高血糖使紅細胞膜糖基化。膜電荷減少,紅細胞表面電荷排斥力降低,紅細胞聚集增強,導致血液黏度值明顯增高[4],血液流變學異常。本資料顯示出了血液流變學在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腦梗死患者的異常改變。而血黏度增高、血流變學的異常導致血流速度減慢。本資料TCD檢測時也發現顱內各主要血管的血流速度減慢的特點。此外糖尿病造成脂質代謝異常形成高血脂癥。尤其是LDL-C進入動脈壁沉積于動脈內膜,氧化的LDL-C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板塊及各種繼發病變,從而加速了動脈硬化,致使血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了顱內動脈閉塞形成腦梗死。本組資料結果表明,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腦梗死的發生與血脂異常及失衡密切相關。
因此,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腦梗死應早期干預,給予積極治療。本研究證明丹紅注射液能明顯改善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腦梗死患者的血液流變學;血脂代謝紊亂及腦血流動力學的變化。丹紅注射液中丹參的藥理機制為:①抑制磷酸二脂酶,升高紅細胞、血小板、環磷酸腺苷濃度[5];②其水溶成份能興奮前列環素(PGI2)合成酶的活性,血管擴張[6];③為強抗氧化劑,能有效消除機體內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度氧化,穩定細胞膜,其效果與超氧化物歧化酶相似,作用與劑量呈正相關[7];④使腦組織內表達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明顯下降,從而減輕一氧化氮(NO)的神經毒性,保護腦組織[8]。紅花具有擴血管,對二磷酸腺苷(ADP)誘導的血小板有顯著抑制作用,提高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壓作用[9]。
綜上所述,丹紅注射液可預防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發生、發展。
參考文獻:
?。?]Gua Aj,Weimar C,Buggle F,et al.On behaff of the German stoke Date Bank Collaborators:risk factors,outcome and treatment in subtypes of ischemic store The Germen stroke Data Bank[J].Stroke,2001,32:2559~2566.
?。?]Ghika A,Bogousslavsky J,Regli F.Infarcts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deep perforators from the carotid system[J].Neurology,1989,39:507~512.
?。?]葉任高.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68.
[4]蔣秉芝.2型糖尿病全血黏度值的臨床意義[J].中國血流變學雜志,2001,(11):123~133.
?。?]潭毓治,謝金生.細胞膜流動性與中藥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2,(12):567~569.
?。?]汪鐘.活血化瘀中藥對血小板功能調節的機理[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2,(12):567~569.
?。?]陳向榮,陸宗伯,石漢平.丹參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學雜志,2001,(21):44~46.
?。?]鄧芬,胡辰林,謝運蘭.丹紅注射液對大鼠局灶腦缺血后一氧化氮合酶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的心腦血管雜志,2006,4(4):880~881.
?。?]白玉連,可美玲,劉羅德,等.紅花對冠心病病人血液流變學和臨床的影響[J].中醫藥研究,1991,(5):33~34.
(收稿日期:2011-02-1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