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鮑德里亞用“擬仿”來描述我們身處的現實,這一“擬仿”世界“與無論什么樣的真實都毫無關聯,它是自身的純粹擬像”。而網絡游戲的世界,是不是這一“擬仿”的微觀版本?或許對游戲世界的“擬像”,有助于我們理解現實世界是如何被擬仿的:圖像如何不再是對現實的再現,而變成對表象的假裝、對擬仿的秩序的屈從。年輕的法國藝術家蒂博·布魯內(Thibault Brunet)利用游戲程序中的虛擬相機,截取一部分游戲中的場景,這一舉動與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用照片機拍下背景世界中的一景有何差別?他的《代理城市》是一樣詩意的風景、《第一人稱射手》有著肖像攝影一樣的情感和細節、《風景》作品也似乎同樣地再現了戰爭的傷痕……表面看來,不同的或許只是布魯內不必走出他在里爾的家就能完成這些作品,但是細究起來,到底是什么使得虛擬變得宛如真實,而真實本身卻好像退成了某種策略以靠證明虛擬的存在來反鑒自身?
攝影給你的最初感受是怎樣的?
這是一種富有魔力的媒介,它使我與對象之間保持完美的距離。我真切地感受到攝影比其他任何媒介比如繪畫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也包括幽默、諷刺),因為繪畫中畫者與畫布之間的關系還是相當物理的、身體的。
你是否受過攝影或是藝術相關的教育?
我在法國南部的尼姆國立美術學院學的是美術,包括繪畫也有攝影,不過我不能說是專門學攝影的。
怎么看待教育與你創作的關系?
我的教授沒有對我的創作有什么影響,但是他們肯定在我往自己的方向努力上給了很多鼓勵。
我發現除了《第一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