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學習生物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為重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將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世界”帶入生物的“科學世界”,然后再回歸到學生生活的世界中來。
一、探究性學習生物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1.自主性
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不斷地選擇建構知識體系,同時通過體驗學習的過程獲得自主發展。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想學、樂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過程性
探究性學習生物課堂教學模式,不是以獲取知識為最終目標,而是以能力的形成為目標。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探索發現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和科學本質。改變以往的接受學習,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3.探究性
學生的學習過程不但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發現問題,探索和研究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4.開放性
學生可以把課內與課外學習結合起來,拓展學習空間,通過多種渠道,采用多種形式進行積極有效的探究性學習,可以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獲取信息,同時滲透科學、技術與社會教育。
二、探究性學習生物課堂教學模式的程序
創設情境—探究學習—歸納總結—鞏固延伸。
1.創設情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伊始要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它是決定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2.探究學習
教師可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水平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學生圍繞一定的問題,根據教材提供的材料,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分析、觀察與思考。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觀察、分析、思考、討論探索問題,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實現互動式教學。
3.歸納總結
由于學生對學習材料的學習所獲得的認識有多有少,有的完整,有的片面,有的甚至還有錯誤,此時教師有必要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評價、總結,使學生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所學知識有比較全面、科學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4.鞏固延伸
問題解決之后,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特別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三、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明確學習目標,注意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要注意學法指導
3.對學生進行多項思維訓練,尤其是創新性思維訓練
4.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空間,師生之間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活潑、和諧的教育氛圍
在備課中,對問題的提出要經過縝密的思考,并在課堂中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注意創設良好的情境,以利于問題的拓展與深化。
5.對學生討論的結果要給予正確的評價,使學生獲得正確的信息
針對不同的目標、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方法,不應孤立死板地運用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應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東豐縣大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