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玉米生產在較大范圍內發生了雌穗分化異常現象,造成玉米大幅度減產,減產幅度達20%~30%,個別地塊達40%。現將玉米雌穗分化中出現的幾種異常現象及其成因、預防措施介紹如下:
一、雌穗異常現象與成因
1.半截穗:同一穗玉米下半截灌漿飽滿,上半截雖已授粉,但籽粒干癟。半截穗成因:①栽培措施不配套。有的品種對種植密度非常敏感,種植密度過大時,易出現個體發育不良,灌漿期田間郁閉,通透性差,使得果穗頂部籽粒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以致形成禿尖。②營養元素缺乏。玉米生長后期缺肥,籽粒發育到中途停止生長;缺磷、鉀肥也會加重玉米禿尖。③不良的環境條件。玉米授粉期間遇高溫,花粉活力下降;授粉期間降雨偏多,遇水花粉粒破裂而死,使雌穗花絲未授到粉而形成半截穗。④病蟲危害。玉米受到各種葉斑病和玉米苗枯病、紋枯病、莖基腐病、玉米螟、蚜蟲的危害,個體發育不良。
2.多穗:一株玉米長出2~3個穗,多的達5~6個穗,有的1個葉腋就長出雙穗或香蕉穗。多穗成因:①遺傳因素。不同品種多穗發生程度不一,個別品種在適宜條件下多個腋芽均同步分化發育而形成多穗;多數品種第一腋芽分化發育優勢明顯,從而抑制了下一節果穗的發育進程,因此不能形成多穗。②營養過剩。玉米拔節后水肥過多,會造成碳、氮代謝不協調,影響糖類等物質向果穗運轉與積累,過多的營養物質會促使多個雌穗花序發育形成多穗。③頂端雄花序生長受抑制,促進雌穗發育。在頂端雄性花序形成時,如果遭受短期的水分虧缺,則易引起5~7節上發育成2~3個成熟的雌性花序。④不良環境條件。玉米開花期遇到光照不足的陰雨天氣,玉米不能正常授粉,使過剩的營養物質又重新分配到下一節果穗,導致多穗的發生。
3.空稈:一是玉米株上根本沒有雌穗;二是雖分化出雌穗,但每穗結實低于20粒。空稈原因:一是營養代謝不良。拔節以后,玉米雌穗分化階段營養不足,易形成空稈。二是施肥不合理。在同一密度、肥力不足的情況下,施肥少的比施肥多的空稈率高,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空稈率越高;施單一肥比施配方肥的空稈率高;施二元肥料比施三元肥料空稈率高。三是肥水供應不足,花粉生命力弱,花絲容易枯萎,造成不能授粉受精而出現空稈。四是密度過大,通風透光不良。玉米是喜溫作物,如果密度過大,則田間郁蔽,光照強度減弱,光合產物減少,而導致空稈。另外,植株間的互相遮蔽會引起雌穗花絲發育不良,不能很好授粉。五是不良環境條件。玉米抽雄散粉期遇到陰雨連綿或者光照不足的天氣,花粉粒易吸水膨脹破裂死亡或黏結成團,喪失了授粉能力而形成空稈。
二、預防措施
1.選擇優良品種:選擇玉米品種要科學客觀,不能盲目追新求異,要因地制宜選擇優良品種。一是要選用國審或省審并推薦的優良品種,切忌盲目種植未審品種或還在試驗階段的品種。二是要從正規種子經營商處購買質量可靠的種子,切忌圖便宜購置假冒偽劣種子。三是品種間存在異質性,應減少溫光敏感型品種種植面積,以避免在異常氣候的特殊年份造成較大的損失。
2.測土配方施肥:高產栽培時,一般667平方米(1畝)施有機肥1000~2000公斤、復合肥(氮、磷、鉀的含量為15%、15%、15%)60公斤作底肥。在玉米拔節期追施苗肥,追肥量要占總施氮量的30%;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穗肥,追肥量要占總施氮量的60%,并及時灌溉第一次水。玉米抽雄前后需水量最大,要及時灌溉第二次水。在玉米灌漿期補追粒肥,追肥量要占總施氮量的10%,并依據田間墑情適時補灌。
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風透光,促進個體充分發育,減少雌穗異常現象發生。不同類型的品種,其種植密度要求不同,一般667平方米種植密度平展型品種為3000~3500株,半緊湊型品種為3500~4000株,緊湊型品種為4000~5000株,高產創建密度為5000~6000株。
4.采取人工措施:一是人工輔助授粉,進行隔行去雄,減少半截穗。二是人工拔除多余的果穗,只保留1~2個果穗,可使玉米雌穗的穗形和結實率基本正常。三是人工剪去雌穗頂端的花絲。
5.調整玉米播期。依據當地氣候條件,調整玉米播期,使玉米授粉期與高溫多雨期錯開,以免影響玉米花粉的活性和授粉。
6.防治病蟲害。要注意預防玉米各種葉斑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苗枯病、紋枯病、莖基腐病以及玉米螟、蚜蟲的危害。 (山東 張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