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有的學者認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合理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同樣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價值。筆者試圖以一節地理課堂教學實踐來做膚淺的闡述。
筆者先簡述一下對高中新教材《常見的天氣系統》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及其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講解冷鋒與暖鋒。筆者首先讓學生速讀教材,初步理解冷鋒與暖鋒的概念,然后請學生比較教材第46頁左邊的兩幅鋒面天氣圖(如下圖)的差異。學生通過討論總結了以下幾條差異:
(1)鋒面與地面所呈的角度不同(冷鋒鋒面與地面所成角度較“鈍”,而暖鋒的較“尖”);
?。?)云的形狀不同;
?。?)冷氣團的箭頭畫法不同;
?。?)飄雨的方向不同(冷鋒向鋒線方向,暖鋒背向鋒線方向);
?。?)雨帶的寬度不同等。
接下來,筆者請學生分析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在這個部分,學生的表現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們不僅利用已學的地理知識,而且還利用所學的物理學、幾何學等等知識來解釋。很多解釋是筆者在備課的時候也沒有想到的,課堂氣氛非?;钴S。例如關于鋒面與地面所成角度不同的解釋,有的同學認為這是氣團對鋒面的作用力方向不同(如圖A),有的同學認為是地面對鋒面的摩擦力方向的差異(如圖B)造成的。通過這輪討論分析過程,學生已經充分理解了兩種鋒面的概念及其特點。
最后,讓學生分析兩種鋒面過境時和過境后天氣的變化和差異。由于有了前面比較分析的基礎,lpTwqW1d2e+jECetTUC4BeGaUUzplkWQ0bujtxm2nTc=使這部分的分析并沒有遇到太大的障礙。
在后來的課堂口試和課后練習中,筆者發現學生對于冷鋒暖鋒這個難點內容的掌握情況比我以往用傳統的“講”“聽”的效果要好得多。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外在信息,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筆者認為在上面這節課的設計創新方面體現了這樣幾點:
一、注重學生自身的背景知識
傳統的教學往往將學生想象為對新知識一無所知,新知識是通過教師的講解直接傳輸給學生。而事實上,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他們在以往的學習和生活中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或者說已經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識。在遇到新知識時,學生會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識來主動理解它們,從而建構自己的新知識。而這個新知識又將使學習者調整自身原有的背景知識,并會影響到他對后來的新知識的理解和建構。如學生利用對兩幅圖差異的理解來分析兩種鋒面過境時和過境后的天氣變化和差異。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設計的問題應是在學生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可以理解的,同時又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建構。學生在分析導致兩幅圖差異的原因時,就充分地反映了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生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
二、以學生為中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因此學生必須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來。要使學生主動參與,這就要求教師注意引導,將學生引向學習的心理傾向。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動作、圖片等來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其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主動建構自己的地理知識。在本節課中,筆者沒有過多的講授,而只是起到“導”的作用,整節課主要是學生的討論與發言。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是聽眾的模式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批評。很多學生也習慣了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對討論式、協作式等新的教學模式還不太適應,或參與不夠。因此,在這里還有一個角色轉變問題,這里既包括教師的角色轉變,也包括學生的角色轉變。
三、尊重學生的個人意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還認為,知識是個人經驗的合理化,而不是說明世界的真理。由于學生知識背景的差異,使不同學生對同一事物的理解存在差異,因此不要以簡單的正確和錯誤來區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本節課的討論過程中,學生對前面兩幅圖差異的原因發表了許多不同的觀點,筆者沒有直接否定任何一種觀點,而是鼓勵其他學生去反駁,讓他們自己不斷校正自己的理解。
尊重學生的個人意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排除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心理障礙,使盡量多的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使其積極主動地建構自己的地理知識。
四、強調互動
由于事物存在復雜多樣性,學習者對事物意義的建構將是不同的。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必須與他人磋商、交流來不斷調整和修正自己的認識。討論甚至爭論可以刺激個體的反省思考,可以鼓勵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逐漸完成知識的建構。這里的互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二是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反映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教師通過交流把握課堂的節奏和討論的方向,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交流及時獲取信息和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學生之間的互動,反映了學生之間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思路,有助于個體及時修正自己的認識,同時從別人的分析中獲取經驗和教訓。
五、淡化學科界限
學生在建構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從大腦中提取以往的經驗和知識,而這些經驗和知識可能超出地理學的范疇。在本節課中,分析前面兩幅圖差異的原因好像已經超出了教材對學生的要求,但筆者認為學生運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可以解決或者說可以部分解決,而且有助于學生對兩種鋒面天氣系統差異的理解。此外,筆者對學生分析問題所運用的知識范圍沒有機械的圈定在地理學科上,學生可以利用他們一切可以利用的經驗和知識,包括物理學、幾何學等方面的知識,淡化學科之間的界限。
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是擺在每一個地理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讓我們從實際出發,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體性、創造性和情感性。
(作者單位 山西省昔陽縣高級職業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