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哈佛大學的邁克?桑德爾被學生推選為這所大學“一個半世紀以來最受歡迎的教授”,其關于“公正”的課程也是迄今為止全球點擊率最高網絡公開課。桑德爾接受《商界》雜志記者專訪,探討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公正究竟是誰的公正?
怎樣的交易才是合情合理?
銷售商利用大風雪的時機將雪鏟價格翻倍,這是否合乎正義?災難降臨,飲用水漲價,這種作為是否正確?每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會有不同的關于公正合理交易的不同標準。但究竟哪種標準是真正合理的?
以雪鏟漲價為例,我們看到兩種關于“合理交易”的衡量標準:
一種是市場經濟的“功利”標準:價格上漲后供應自然增加,更多的人就能買到雪鏟,所以漲價是公正的。
另一種是“自由”的標準:市場經濟下看似自愿的行為其實并非是自由做出的,而是被迫做出的,不自由的選擇就不公正。
這個例子可能會讓大家更胡涂:既然兩種觀點都能自圓其說,卻得出了迥異的觀點,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究竟怎樣的交易才是合情合理的呢?
問題出在我們最初的假設。我們初設的前提是,在純粹的市場經濟環境下考慮一系列問題。在我們可以決定某種資源的分配方法之前,必須先確定、或者至少先討論,這些資源的本質是什么,什么是可以用來進行市場交換的。
公立大學、私立大學和銀行不一樣,不能用同一種方法分配,因為公共資源不應該使用市場經濟原則;災難降臨時的飲用水和正常天氣里的飲用水也不能用同一種方法分配,因為這時的飲用水不應該作為交易的客體。
結論顯現出來了:并不是所有的資源都可以用來交易的。
如果一個社會中,應該用市場交易的資源采用行政方式來分配,而不應該交易的資源卻借助市場機制來分配,就會造成經濟秩序和社會的混亂,整個社會都會無正義而言。
這是我們今天關于公正的標準紊亂的根源所在。
商業應該追求什么價值?
我到世界很多國家訪學,也與來自不同文明國度的人進行過交流。一些秉承正義的中國朋友告訴我,他們對本地商人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或壓榨職工深感憂慮。
我給出的辦法是,一方面可以通過政府調控和管制減少這樣的情況發生。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誠信文化來促進和提升道德水平,鼓勵商人秉承誠信原則。建立職業協會或商業協會的方式在很多國家收效不錯,美國就有一大批這樣的協會。
但是,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教育。通過教育來告訴商人,什么才是商業秩序中最根本的“公正”。
經商應該追求什么價值?是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還是改善更多人的生活?顯然不是后者,因為這是政府和慈善家的事情。前者,當然更不是。
我們舉個極端的例子吧。假設有這么一家公司,強迫工人在沒有防護措施的化學工廠里工作,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墒牵谶@里工作的工人都開始患病,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可以對該公司的經營方式進行管制嗎?比如政府要求該公司必須達到一定的安全標準才能繼續開工。如
eZdvRpF2UXbUcjjJ0T2ifA==果你相信政府干預市場交易是不公正的,也會認為《健康安全法》是不公正的。針對這個例子,我認為,原則上商人沒有權利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
商人為什么沒有這種權利?因為,一旦賦予了你這樣的權利,別人更重要的權利就會受到損害。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總會有一種誘惑,假設市場本身有能力實現公正。其實,市場只是有益的工具和手段,可以提高GDP、實現繁榮,但近年來人們開始注意并擔心,非市場的產品和價值觀正在被市場侵蝕。因此,我們應該開始思考市場的局限而非僅僅是市場的優勢,反思和討論那些錢買不到的社會產品和價值觀。
現在,我可以告訴你們,什么是商業領域的“公正”了。
公正不僅尊重個人的自由和選擇——自由的個人在完全自愿的基礎上進行交易,也不僅為了實現最多數人的最大幸?!驒嗤碇鲗Х峙?。公正的商業持續還應該保障和推進美德、共善及良善生活,只要認識到這一點,并秉承這樣的理念經商的商人,才能獲得持久的成功。
什么是“公正”的政策
相比商人的自律,更重要的是政府制定政策的“公正”。不公正的政策非但不能鼓勵商人“正當致富”,還會對社會造成更大的毀壞。
這次是我第三次來到中國,這次的訪學讓我思考更多。政府在過去幾年對待國企和民企的態度不用說了,把民營企業限制在很多競爭之外,而由國企壟斷那些本應通過市場來分配的資源,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公正的。
最近,治理通貨膨脹恐怕是中國政府遇到的最迫切的問題。聽說,為了控制通脹,政府對房價、菜價等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進行限價。誠然,這些政策的初衷是為了公共利益,即為了使得老百姓穩定生活,所以政府可以說自己的干預行為是公正的。然而,站在商人的角度來看,政府的限價或定價肯定損害了一部分商人的實際利益。從絕對自由主義的立場出發,政府的干預行為又是不公正的。
首先,政府對價格進行控制,對市場交易進行干預,是一個原則問題,這是不公正的。只有自由經營,人們才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愿經營自己的生意。為自己的交易設定價格是每個人的自由,而政府對價格進行控制的行為就損害了他們的這一自由。但另一方面,應對通貨膨脹時,價格控制成為了一項被越來越廣泛地加以運用的政策,無論是直接地還是以間接地。美國政府在應對金融危機時,也采用了類似的辦法。既然政策已經出臺了,經濟學家們只能退而求其次,探討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干預市場是可行的。
對不起,我應該說,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干預價格是“最有效”的。因為,通過限價來干預市場,根本就不“公正”。
還有更錯誤的。
政府為了緩解擁擠,實行私家車限行政策,每天根據車牌尾號公布哪些尾號的車可以上路。這個政策引發的更多的不平等,因為富人可以每天開不同的車,達到每天都能使用私家車出行的目的。
本來是為了減緩人口增長而實行的計劃生育,但富人只需要支付一筆社會撫養費,就可以再生育子女,而窮人卻因為無法支付社會撫養費喪失了生育的機會。這個政策是基于個人平等地占用社會資源出發制定的,卻把生育權變成了商品。
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呼喚公正的商業秩序也不是由單一的市場因素決定的。市場能夠推動經濟飛速發展,但一味地推崇市場價值可能排擠、破壞福利、美德等非市場價值。這需要有非市場的手段對放任的市場行為進行糾正。
但是,政府在制定政策時,不僅需要考慮這項政策的初衷是不是為了“最多數人的最大幸?!?,還應該考慮是否能達到這個目的,怎樣達到這個目的。如果能通過簡單的行政方式達到目的,當然是好事,但事實往往并非如此。如果這些政策往往是以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為代價的,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正當利益,就不是公正的政策。不僅如此,這樣的政策還會迫使這部分人通過“不公正”的方式來減小給自己的帶來的“不公正”,由此產生的結果與政策的初衷恰恰背離。
中國和美國同為市場經濟社會,在制定公共政策時,經常面臨著類似的挑戰。我們希望這些政策,認可和發揚市場理性,顧全最大多數人的福祉,又尊重個人的自由和選擇;同時也能對并不為市場看重、卻難以用金錢買到的善與美德給予高度傾注。這樣的政策才是好政策。
(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后李蕊佚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 輯 潘 燈
E-mail:pandeng@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