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隊永遠“管”不好,永遠“理”不順。這是管理者普遍存在的困惑。
當兵容易當官難,當兵是管好自己,管理人員的數量為一。當官是管好一個團隊,管理人員的數量大于或等于二。在企業是以業績或績效來說話的,一個團隊的業績必須凝聚好一個團隊的力量來完成,所以團隊主管的管理觀念決定了一個團隊的業績。
但問題是,團隊永遠“管”不好,永遠“理”不順。這是管理者普遍存在的困惑。我的經驗是,要改變幾個觀念:
首先,把管理改成經營,經營員工的人生,經營團隊的事業,讓團隊成員感覺到和這個團隊一起成長,是對團隊有益對大家有利的雙贏事情,這是最重要的。
其次,在人性化和組織規范化之間,不是選擇的問題,而是融合的問題。一手硬一手軟,你有多硬你就得有多軟,你的制度有多嚴格,那你文化方面就得有相應的人性化來平衡。團隊管理表現出來的硬,即團隊的制度,不是把大家都管起來,像監獄一樣,而是把大家組織起來,讓大家走上真正健康、發展、有價值、有貢獻、有意義的人生。制度的宗旨和基礎就是人性化,一個沒有制度的團隊是一盤散沙,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建團隊就要制定制度。但這個制度只對領導、對股東有利,對員工沒利,讓員工疲憊,使員工過勞死,這是不好的制度,這就是要在人性化基礎上建立制度的必要性。
第三個,對偏離軌道者,“推”不如“拉”。誰也不愿意得罪人,團隊的標準高,目標要求高,而有些員工懶惰,有些員工怯懦,有些員工對團隊的高標準不明白,產生消極抵抗情緒,我也經常很著急,真是不愿意得罪人。我認為有兩種層面的處理辦法:一是非得要得罪,為了這個事業得罪一個人而能贏得團隊的一群人,那也值得;還有一個辦法,既成了事也不得罪人,而且還能把那個人“解救”回來,能夠提升,那才是上策。
臺灣證嚴法師早期救助過一個人,開始時受救濟,后來生活好了不符合救助條件了,就被停了救助,結果他就有很大的怨氣。證嚴法師去勸導他,卻被堵在門外,怎么說也不聽。后來他以為證嚴法師走了,可開門一看,人還在。證嚴法師給他說了一段話:如果你永遠手心向上,你人生一定不快樂。你嘗試一下手心向下,去安撫別人幫助別人,你會快樂的。當別人救助你的時候,你心里充滿了感激,你幫助別人的時候,也同樣會得到別人的感激。人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你不幫助別人怎么能祈求別人在你困難的時候幫你呢?
后來這個人改變了自己的手心方向,天天去幫助別人,他發現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最后他還成了慈善會的核心志工。這種共贏互助的方法,就是把一部分志向偏離的員工拉到自己團隊中來,讓團隊的大力量影響小力量,從這樣的大局出發,就不會有這么多顧慮了。
最后,管人才,不如“放”人才。我們公司現在的營銷總經理,是從生產車間成長起來的,現在給經銷商講課比我還厲害,講的都是大實話,引經據典他不行,但是深入人心掏心窩子的話誰也不如他。什么是人才?放錯了地方就不是人才,放對了地方就是人才。你要管死了,他還能出人才嗎?當然人才還有一個怎么樣去培養的問題,魔鬼訓練也罷,啟發鼓勵也罷,我相信大家能找到辦法,只要有一個觀點,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長,人人比現在的潛力都大,關鍵是你怎么去“管”去“放”他。
(作者為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
編 輯 胡 茜
E-mail:mengdanh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