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濾汁(過濾):依靠液柱靜壓力將糖化缸(上甕)內的糖液過濾于地面下的小缸(底甕)。按工序依次濾出的是芽子汁、頭遍糖汁、二遍糖汁、三遍糖汁。芽子汁和一遍糖汁混合后直接熬糖;二遍糖汁先用于加熱產生蒸汽來扯糖,而后移出與第二批一遍糖汁混合熬制;三遍糖汁(洗滌水)用于第二批滲析用水。
⑦出糟:三遍糖汁濾完后,移出糖糟,用蒸米沸水清洗糖化缸(滅菌消毒)。
⑧熬糖(濃縮):取芽子汁與頭遍糖汁傾入口徑為1.15米的大鐵鍋內,迅速加熱至沸騰(溫度105~110℃)。熬糖過程中應先用旺火,后用文火,約1~1.5小時,糖液黏度增大至提線(糖絲)狀時,立即用木棒(桐木)不停地攪動15~20分鐘,使糖液溫度保持在102~106℃。待糖液較稠時,糖溫升至110℃左右換用攪糖機(鏟糖機)攪動1.5小時左右。當糖液溫度達到140℃以上時,糖液色澤逐漸加深,發生焦糖化反應,使糖液變焦炭化,糖的吸濕性增強,味苦。經3~4小時,糖液中的大部分水分蒸發,已呈淺黃色黏稠狀的高濃度糖膏,冷卻后呈玻璃狀無定形物,咀嚼時不粘牙。此時應立即熄火停止加熱,并及時出鍋,置于抹油的案幾上或抹油的容器中,冷卻(或保溫)至70~60℃。每鍋糖(60公斤小米+7.5公斤大麥)可生產45公斤生糖。
⑨扯糖:加熱熬糖鍋內的二遍糖汁至大量蒸汽產生。兩人用特制的短圓木棒(40厘米長,直徑4厘米)將冷卻至不很燙手的生糖團在蒸汽中反復扯拉15分鐘左右。生糖經扯拉,韌性和筋道增強,顏色由黃變白,由無定形的死糖變為質地均勻、蓬松多孔、細膩光亮的成品飴糖。風干5分鐘,糖逐漸冷卻硬化(硬化溫度56~58℃),冷卻后質地堅硬,酥脆香甜。注意扯糖時動作要迅捷,用力適度,一般每鍋糖分五次扯拉,一次扯糖量7.5~9公斤,冷卻溫度應低于38~43℃。正常情況下,每鍋可制作硬質飴糖40.5~43.5公斤。
⑩貯藏:扯好的飴糖冷卻至常溫后,存放在干燥、通風的場所,注意防熱、防潮、防污染、防鼠害。
5.流曲瓊鍋糖制作
①碎糖:將扯好后冷卻的飴糖用小鐵錘打成不規則的小塊,如核桃、棗子般大小(4厘米×3厘米)的小塊或薄片(2厘米×3厘米),置于150厘米×60厘米×40厘米(長×寬×高)食品級不銹鋼容器中待用。
②炒芝麻:炒爐加熱,爐溫達到160~200℃時,加入適量芝麻(每次1.5~2公斤),均勻炒制5~10分鐘,炒好的芝麻由白色變微黃。
③炯鍋(化糖):趁熱將芝麻和碎糖塊按1.2~1.5∶1的比例分層置于食品級不銹鋼保溫容器(直徑52厘米×高50厘米)內。做法是:先將炒好的芝麻傾入保溫容器內,攤平,其上立即鋪一層厚度10厘米的碎糖塊。而后按一層剛出爐的芝麻,一層碎糖塊層層堆放,直至容器裝滿為止(儲料高度低于桶口3~5厘米),立即密封,保溫5~10分鐘,炯制好的糖溫在80℃左右。
④拌和:事先在操作臺上撒0.5厘米厚的熟芝麻,將炯制好的內容物趁熱倒在案幾上迅速用叉刀攪拌,使飴糖和芝麻充分混合均勻。
⑤搟坯:迅速用特制的柏木推板(3厘米×4厘米×40厘米)趁熱(40~50℃)推搟至厚2~3厘米的糖坯。推搟時用力要均勻,不要下壓。搟坯結束時,糖溫為45~50℃。
⑥切割:用切糖刀將糖坯切成20厘米×3厘米×3厘米的糖條,再把糖條放入切片機中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冷卻。注意:④、⑤、⑥工序宜在20~30分鐘內完成。
⑦包裝:參考國家綠色食品包裝標準和DB61/T:2008地理標志產品流曲瓊鍋糖的要求。選用紙/塑袋(盒)、鋁箔袋包裝。注意防潮、防熱。包裝及貯藏環境空氣相對濕度小于60%,溫度以12~16℃為宜。(全文完)
(陜西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郭文龍 黨菊香 劉海龍 郵編:712000 富平流曲金盛食品廠 楊西明 郵編:71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