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深入鉆研教材
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引導學生經歷、體驗數學概念發現和創造的過程。大綱指出:要引導學生在學好概念的基礎上掌握數學的規律,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并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
通過鉆研教材,要明確某個數學概念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處理好重點。要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對概念的意義要逐字逐句的推敲,從而全面準確地弄清它的意義,特別要明確概念的適用條件。
二、生動直觀地引入概念
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引入工作做得好,一開始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的思路納入正軌,對正確理解和掌握要領有著直接影響。
例如:在講述“弧度”的概念時,枯燥地講解有關理論,學生常常越學越“糊涂”,我們可以以一個有趣的故事引入這個問題。從前有個巴依老爺問阿凡提:門前河里的水有幾桶?阿凡提聰明地回答:“如果這個桶與河一樣大,那么有一桶,如果這個桶只有河的一半大,那么有兩桶,……”由此引導學生思考并得出結論:(1)要度量某個量,必須先規定“單位”,即多大是“1”;(2)對于同一個量,人們常常根據需要在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的單位。在三角函數的研究和使用中,人們發現了角度制的一些缺憾,于是引入了一種新的度量角度的單位制,即“弧度制”。通過這樣生動直觀地引入概念,學生可以知道,弧度制和角度制一樣是一種度量角的制度,同時可以引導學生探討、思考本節課的重點:多大的角是1弧度的角。
三、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揭示概念的本質
每一個概念的產生都有豐富的知識和實際背景,舍棄這些背景,直接拋給學生一連串的概念是傳統教學模式中司空見慣的做法,這種做法常常使學生感到茫然。丟掉了培養學生能力的極好機會,也難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新課程標準下的教科書對知識的形成過程十分重視,數學教學實踐表明,要使學生理解概念,就必須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數學知識和規律,又發展了能力,也只有這樣,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質,使學生全面地掌握概念。
例如,學習函數的單調性定義時,可以這樣處理:第一步,先給出若干具體函數的圖象,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圖象的上升或下降趨勢,得到關于增減的直觀印象;第二步,根據圖象上點的坐標的變化規律給出單調性的描述性定義;第三步,給出函數單調性的嚴格定義。到了這里,概念的教學尚未結束,還必須要通過引導使學生明確以下幾點:(1)函數的單調性是函數在定義域的某個區間上的性質,必須強調自變量在單調區間內;(2)定義是全稱性命題,點x1及x2的任意性是必須保證的。揭示概念的本質,不但要求學生能夠了解定義、熟記定義,更為重要的是應以定義為基礎,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四、加強練習,鞏固概念
學生在形成概念的初期,對概念的掌握往往是不完全、不深刻的,且常會和已學過的舊知識發生混淆。這就需要通過有關的練習,在利用概念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鞏固和加深概念。
例如:學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后,學生往往似懂非懂,雖能模模糊糊解題,但一時還不能完全理解。這時就應該通過有關的練習,暴露學生的錯誤,對照概念進行糾正,從而達到鞏固要領的目的。
總之,學生掌握概念有一個發展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從實際出發把握教材,深入研究每個概念的深度和廣度,從而更好地完成高中數學概念的教學。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興市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