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確實,相對于傳統的教育來說,利用多媒體輔助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可以通過視聽結合、聲圖并茂,動靜相宜的表現形式,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乏味,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和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水平,這些都是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所謂“妙用”即必須充分地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使之更好地為小學語文服務。筆者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運用多媒體導入激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的導入環節中,靈活運用多媒體的音像技術,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就能非常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激發求知欲望,使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一上課我就用電腦演示課文中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象,穿越時空,把學生從課堂帶到桂林,使其身臨其境。由于學生對課文有了較充分的預習,所以在觀看影像的同時,都爭先恐后地用文中的語言描述影像中的畫面,這時我適時地引導提問: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水平如鏡的西湖,峰巒雄偉的泰山,宛若巨龍的長城,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更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游覽了桂林山水,領略了它獨特的美,那么你能不能談談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這樣就把學生的親身體驗與課本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了,使學生將自己思考的結果與課文相比較,體會自己的語言表達有哪些長處和不足,使學生真正做到了學習語言,感悟語言。從而激起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借助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象,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重點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因。雖然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插圖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但往往篇幅有限,立體感不強。這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象,為課堂教學排疑解難,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如《荷花》一課中,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喜歡荷花的思想感情。感情是由心而發的,只有學生感受到荷花的形態美麗,陶醉于荷花的清香優美,才能把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課件中,一池的荷花在挨挨擠擠的荷葉中冒出來。各種姿態的荷花在微風中搖曳,動聽的背景音樂在耳邊回蕩,碧綠的葉子,雪白的荷花,黃色的蓮蓬讓我們仿佛置身于荷花叢中。此刻,學生在背景音樂中有感情地朗讀,深深體會到了荷花的楚楚動人。課堂中一朵又一朵雪白的“荷花”在盛開著……學生深深沉浸于課文內容中,意猶未盡。多媒體直觀生動的畫面、悠揚舒緩的音樂,能喚起學生們無窮的想象力,配樂朗讀、配音等,都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突破了重難點。
三、運用多媒體創設朗讀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充分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聆聽聲情并茂的朗讀,觀看栩栩如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從有限的畫面想到無限的畫外,感受畫中的情,感受畫外的音,產生激動人心的情境效果,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學習《荷花》一文時,一幅放大的畫面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啟發學生想象:課文中的“我”看到如此美麗的一池荷花,會產生怎樣的感情?通過觀看圖畫,再運用啟發性的導語和設問,把學生帶到荷花池邊,使學生仿佛進入一個無比美妙的境界,在這樣特定的情境中,學生有了思維活動的依托,積極開動腦筋,展開想象的翅膀,思如潮涌,一篇篇生動美妙的散文躍然紙上。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只要能適時、適當地運用好多媒體,通過其直觀、生動、逼真的特點,激起學生的新鮮感,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喚起他們的共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這樣,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會自然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仇橋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