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愛國主義
2010年11月,一對英國兄妹在打掃去世親人房間時,發現了一只乾隆時期的花瓶。這只花瓶在倫敦拍出約5.5億人民幣的天價,震驚英國媒體。據悉,競拍者都來自中國。有英國媒體稱,如今中國的一些富人們急切地想買回本國文化遺產,天價花瓶背后是中國人的“瓷器愛國主義”。不過,國內輿論對此卻有激烈爭議。一種觀點認為,如此“瓷器愛國”無關愛國。推高這場競拍盛宴的并非國內官方部門,而是內地商人。他們或許跟“瓷器愛國”根本不搭界,僅僅是一種商業邏輯或者富人游戲。與其說是“愛國”,不如說是中國富豪在倫敦上演的一場斗富比拼。一種觀點則認為,中國商人花巨資回購流失到海外的文物,當然屬于個人的自由,別人無權干涉,其愛國主義精神也十分可嘉,但這種“瓷器愛國主義”不值得提倡。著名文物專家、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認為,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非法出境的文物我們要永遠保留追索的權利,“但有時也不能太著急”。國家應予以立法,堅持以外交和法律途徑追索為主,對回購加以限制和禁止,不能讓“瓷器愛國主義”大行其道。
【素材解讀】魯迅在《忽然想到》中說:“一是民氣論者,側重國民的氣概,一是民力論者,專重國民的實力。前者多則國家終亦漸弱,后者多則將強。”不知什么時候,我們才能擺脫這種外強中干的淺薄的“民氣論”,少點“瓷器愛國主義”,多關注點民生。
【運用方向】愛國主義財富輿論理性
心窗
十年浩劫之初,藝術大師黃永玉先生一家四口被迫搬到一處低矮、簡陋的破房子。房子四壁無窗,家人心情都不好。趁大家忙著清理收拾的工夫,黃永玉先生提起筆就在墻上作起畫來。不一會兒,一幅油畫就大功告成了——畫面上有明媚的陽光和競相開放的鮮花。這時,黃勇玉先生轉身興奮地對家人說:“看呀,我給新家‘開’了一扇窗戶。”家人抬頭一看,頓覺眼前一亮:整幅畫氣韻生動,視野明朗開闊,室內陡然增添了許多生氣。一家人原本抑郁、惆悵的心情也因此豁然開朗起來。
傳說佛祖臨終之際,留給弟子的遺言是:“自以為燈,自以為靠。”如果命運無情地關上了所有的門窗,那么我們就要像黃永玉先生那樣,給自己畫上一扇心窗。
【素材解讀】在茫茫人世間,一切有形無形的東西都會消逝,那我們能夠依靠什么呢?我們只有依靠一樣東西,我們也只有一樣東西可以依靠,那就是信念。在遭遇挫折時,在萬念俱灰時,我們要像黃永玉先生那樣為自己積極“打”開一扇窗。那么,你就會發現世界因此而美好,人生因此而動人。
【運用方向】心窗依靠信念照亮/ti2SpijFNLsJ+9rEhVWBY9dLJNbz4NzKTohxm7RhoE=腳下的路
對峙
父親是一名老戰士,他經常給我講他的故事。
上世紀50年代初,他參加了進軍大西南的偉大戰役。在一次剿匪中,父親和戰友們走散了。黃昏,父親從一塊巖石背后拐出來,迎面撞上個殘匪。父親和匪徒幾乎同時端起步槍指向了對方。
雙方對峙著,目光對著目光,槍口對著槍口,意志對著意志,一直對峙著。當時,父親已經三天沒有吃東西了,加上連日的奔波,他已經體力不支。但是有一個念頭一直支撐著他:必須有一方投降,而投降的絕對不能是自己。匪徒看上去精神顯然并不比父親強多少:破爛的黃軍裝快要看不出顏色了,雙目無光,驚恐的面部蠟黃蠟黃的,像一只驚弓之鳥。
父親端起步槍,威嚴而堅毅的目光直逼匪徒。半個小時慢慢過去了,匪徒漸漸支撐不住了,端槍的手在顫抖,雙腿也在顫抖。突然,匪徒扔掉步槍,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向父親連聲求饒。父親露出了微笑,但他竭力控制著自己,才沒有暈倒。接著,父親順手扯來一根葛藤將匪徒雙手反捆起來。他拿過匪徒的槍一看,才發現里面沒有子彈。
這時父親再也堅持不住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其實,父親的槍里也沒有子彈。
【素材解讀】在人生路上,我們無論遇到多么大的困難和挫折,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起來,永遠不要想著趴下。要想戰勝對方,就先要戰勝自己。素材中的父親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運用方向】堅持戰勝自己勇敢信念
誰拉你走向了平庸
有這樣一個實驗:一位長跑運動員參加一個五人小組的比賽。賽前教練對他說,據我了解,其他四人的實力并不如你。于是,這名運動員輕松地跑了第一名。后來教練又讓他參加了一個十人小組比賽。教練把其他人平時的成績給他看,他發現別人的成績并不如自己,于是又輕松地跑了第一名。再后來,這個運動員又參加了二十人小組比賽。教練說,你只要戰勝其中的一個人,你就能取得勝利。結果,比賽中他緊跟著教練說的那個運動員,并在最后沖刺,又取得了第一名。
后來,在一次比賽前,教練沒和他溝通過關于其他運動員的情況。在五人小組的比賽中,他勉強拿了第一名,后來十人小組的比賽中他滑到了第二名,二十人的比賽中,他僅僅拿了第五名。而實際的情況是,這次各個組的其他參賽運動員同他第一次比賽的對手的水平完全相同。
【素材解讀】我們原本是優秀的,只不過因為我們缺乏自信心,于是便一步一步把自己從優秀的高位上拉下來,一直拉到了平庸的位置上。自甘平庸,是人生的一場災難,也是人生的悲劇。只是,更多的時候,是我們自己導演了這場悲劇。
【運用方向】自甘平庸自信心定位妄自菲薄
春天里的心靈之歌
2010年11月11日,在一間擁擠簡陋的出租房內,兩名不修邊幅的農民工,用一把吉他、一個話筒,真情演唱著汪峰的《春天里》。自這段視頻上傳到網上后,迅速紅遍網絡。質樸有力的歌聲“唱哭了很多‘70后’‘80后’”,就連生于1960年的湖南省省委書記周強也被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就是黑龍江農民工組合“旭日陽剛”的劉剛和王旭。周強曾兩度在公開場合力薦這首《春天里》,他說這是來自社會最底層的農民工兄弟,用他們自己的人生經歷賦予了音樂以生命力,讓人感動。更重要的是他們用滄桑的吶喊觸動著人們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經,讓我們在感動中反思和追問。
【素材解讀】兩位農民工憑借“一把吉他、一個話筒”這樣極其簡易的設備所翻唱的作品深深打動了無數的“70后”“80后”。究其原因,就是他們用自己的真情唱出了處于社會底層的人們的心靈之歌。難怪就連省委書記也力挺之。什么是偉大的藝術作品?能直擊人類心靈、觸動人類靈魂的作品,就是偉大的作品。
【運用方向】夢想奮斗堅強執著感動
創作
實踐出真理
“紙上談兵”絕非好漢。重慶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11月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稱,為了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重慶市將在全市大學生中重點開展帶薪實習、種樹、學農、學工、學軍和社會調研等活動,確保70多萬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不少于4個月的社會實踐。
市政府副秘書長涂經平稱,在全市開展“每一名大學生積極參與種樹,每所大學建一片大學林;帶薪實習一個月;到農村“三進三同”(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一個月;到企業做工一個月;學軍一個月;撰寫一篇有價值的社會調研報告”的“六個一”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是為了促進大學生深入了解國情、市情、民情,以此培養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材解讀】實踐出真知,事非躬親不知難。重慶市委、市政府在大學生中開展的“上山下鄉”活動,在很多人看來是多此一舉,實則是用實際行動驗證“實踐出真理”的科學論斷。一個合格的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應是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運用方向】實踐出真理轉變觀念順應潮流理論與實踐
助人為樂打折扣
2010年11月5日上午,南京7名中學生在公交車上“集體不讓座”,漠視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大爺站在身邊。這組照片被網友上傳到網上后,立刻引來眾多網友熱議。其中有學生上網跟帖說:“我們比他們這些老人累多了!”無獨有偶,2010年9月4日,在江蘇泰興宣堡鎮一個三岔路口,一輛貨車撞翻一輛電動三輪車,一名老婦受傷倒地。正當肇事貨車司機和圍觀群眾都不知所措時,當地的李先生開車正途經此地,他用手機對現場簡單拍照后,便和貨車司機一起將老婦抱上自己的車急送醫院搶救。李先生好心救人的行為被朋友得知后,朋友竟為他捏了一把汗:“你小心被人訛上!”而李先生發帖也稱“自己想想也后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透露,為防止被訛,事先用手機拍下現場,“留了一手”。
【素材解讀】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雷鋒助人為樂,焦裕祿一生為公早已刻在每個中國人的心靈深處。但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人們的道德底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道德意識嚴重滑坡。“不讓座”“做好事留一手”就是最好的體現。但我們必須相信,社會仍不缺好人,人間仍不乏溫情。
【運用方向】助人為樂道德教育人間真情
文化保護與開發的平衡
2010年1月25日,張家界“南天一柱”(又稱“乾坤柱”)正式被更名為“哈利路亞山”。電影《阿凡達》中有個叫“哈利路亞山”的山峰,酷似張家界景區一座名叫“乾坤柱”的山峰。因此,乾坤柱改名了,改叫“哈利路亞山”。當地村民歡歡喜喜地為新改名的哈利路亞山掛了牌。盡管這個儀式是由民間自發組織的,但仍然吸引了數百名游客見證更名儀式。此舉引發網友對我國文化保護與開發的熱議。據調查顯示,88.7%的網友表示不能接受此次更名。
【素材解讀】網友議論的焦點集中在我國文化保護與開發的問題上。乾坤柱到底是改名好,還是不改好,爭論雙方各執一詞。但不管怎樣,有一點我們必須認清:我們要堅守文化傳統的底線。
【運用方向】發展學習品牌利益特色文化保護
多勞多得才公平
2010年7月19日《袁隆平陪老伴逛車展稱酷愛汽車已有六七輛》的配圖新聞熱爆網絡。圖片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身便裝,帶著全家在長沙看車展。報道中說,袁院士“家里已經有六七輛車”,還被一輛“奔馳敞篷車吸引”。與往常網絡中總是充滿仇富的討伐聲不同,對于袁隆平買車,網民卻一邊倒地支持:“袁老就是有七八架私人小飛機也配!”對此,袁隆平的助手回應,袁院士本人只有一輛價值十幾萬的車,網友支持他買車是對他工作的肯定。
有意思的是,就在網民熱挺袁隆平院士買車的前幾天,網友們正在對中國平安老總拿6610萬年薪大加指責和質疑。據悉,在新浪網逾17萬網民參與的調查中,92.9%的網民對“深平安三高管年薪均超4000萬”表示不贊同;80.52%的網民認為這些高管貢獻不及薪酬。
【素材解讀】網民對袁隆平院士購車、中國平安老總拿高薪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表明,國人并不是真的仇富。一個靠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創造財富的人,即便再富,也不會引起旁人的仇視。因為他(她)值得敬重。從這一角度看,走得正,行得穩,為社會多做貢獻,便不會遭人非議,更不會被人戳脊梁骨。
【運用方向】仇富勞動分配制度貢獻“勞”與“酬”
誰可以做教授?
2010年9月2日,2006年“超級女聲”全國第2名譚維維、2007年“快樂男聲”全國10強王錚亮返回母校四川音樂學院參加“回報師恩”見面會,并受聘擔任四川音樂學院副教授。
此消息發布后,質疑聲不斷。有輿論認為,這和其他明星受聘擔任高校客座教授一樣,“有名無實”。網絡寫手“落雪是花”在博客中寫道:“高校傍大明星,只能說明大學沒有底氣,高校和明星只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做明星的渴望在大學舞臺上一展風采,而高校也渴望通過明星效應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對此,該院院長楊士春教授在30日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解釋道:“聘請明星當教授,各校的出發點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藝術院校聘請明星當教授,有藝術類專業的特殊性。”
【素材解讀】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我們在評論某件事或某個人時,不能一棒子打死。對“超女”“快男”受聘當教授一事,我們須客觀公正看待。正如楊教授所言:“聘請明星當教授,各校的出發點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運用方向】潮流效應出發點選才標準兩面性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