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能夠直接、形象地反映教學的具體過程,因而要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如何寫好一個教學案例,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注意。
一、了解案例的結構要素
1.背景。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么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一個重點班級還是普通班級,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執教,是經過準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常態課”,等等。背景介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么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么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
3.情節。有了主題,就可以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就要把學生怎么從“不會”到“會”的轉折過程,要把學習發生發展過程的細節寫清楚。
4.結果。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學生學習的結果。
5.反思。反思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不一定是理論闡述,可以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二、寫好案例的關鍵
1.選擇復雜的情境。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需要進行判斷、選擇,作出決定。復雜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給人以更多的啟迪。
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心理的重要方面是學生的心理活動。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師撰寫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師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主觀認為教學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來,自我感覺良好;但學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對教學效果的看法是否與教師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計了。人們常說“備課要備兩頭”:備教材,備學生。真實地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寫好案例的重要一環。
3.具有獨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案例的質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決定的,要從紛繁復雜的教學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這需要一雙“慧眼”。
三、案例的表現形式
我們現在做的教學案例是文本案例,我們還可以做視頻案例。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將某個比較典型的課堂教學實例拍攝下來,圍繞某個主題,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活動片段,請我們學校的教師做出精彩的點評,制成光盤,做成視頻形式的教學案例。
如果我們每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都有機會研究、討論、撰寫和使用一些典型的教學案例,那么每一個地方的學生就都能如國家課程標準所預想的那樣去認識和熱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