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學作品形象鮮明、生動、富有感染力,它能培養幼兒堅強勇敢的性格及勤勞、善良、熱愛集體等美好的思想品德,讓幼兒在欣賞作品中獲得豐富的情感熏陶。
關鍵詞:文學作品;社會教育
我們常困惑如何把社會活動中的“情感目標”真正落實,但明白知識點、掌握行為技能不難,真正要內化情感著實不易,很多時候社會活動在脫掉華麗外衣后仍停留在“知”的層面,“情”未觸及“行”何以生?于是我想到了優秀的文學作品,它能培養幼兒堅強勇敢的性格及勤勞、善良等美好的思想品德,讓幼兒在欣賞作品中獲得豐富的情
感熏陶。
一、精選故事
隨著社會對幼兒個體的不斷關注,兒童文學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我們替幼兒選擇一個適宜、優秀的作品更是責無旁貸。
1.舊瓶裝新酒,老文本挖新內涵
老作品的精良和優秀毋庸質疑,但老作品也需年輕態,這樣才會發揮持久的魅力。我曾看到有位教師就是這樣進行《灰姑娘》的教學:“午夜12點,灰姑娘還沒跳上南瓜車會怎樣?”
“她漂亮的衣服就沒了,會嚇到王子!”“恩,所以你們也要做個守時的人。在見朋友時,也不要邋遢地出現,否則會嚇壞他們!”“如果你是灰姑娘的后媽,你會阻止她去參加舞會嗎?”過了一會才聽到一個聲音:“我會阻止她參加舞會,因為我愛自己的女兒,也想讓女兒成為王后。”“我們所看到的后媽好像都是不好的,其實她們愛自己的孩子,只是不能很好的去愛別人的孩子。那后媽不讓她去參加舞會,為什么還能出去呢?”“因為灰姑娘有仙女的幫助,給她漂亮衣服,還把南瓜變成馬車,把狗和老鼠變成仆
人……”“你說得很好!想想,如果灰姑娘沒有得到他們的幫助,能成功地回家嗎?”“不會。”“所以無論在哪里,我們都需要朋友,我也希望你們會擁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談話至此,大容量的人生觀、價值觀輕松體現,在不知不覺中就潤物細無聲地傳達給幼兒。在我效仿照搬了故事后,多位家長反饋:孩子用《灰姑娘》給他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2.慧眼識新秀,尋新亮點
(1)尋找富有感染力的新文本
新童話、新故事不斷出來,我們需站在幼兒的角度去發現新亮點,充實我們社會活動適宜的新文本。如散文詩《小青蟲的夢》:一個寧靜美好的夏夜,月光如水,琴聲流淌,酷愛音樂的小青蟲怯生生去聽音樂,卻因長相丑陋被拒絕,小青蟲懷著傷心、失望、委屈、孤獨等情緒躲進繭內,最后在動人的音樂中變成美麗的蝴蝶。
作者細膩地表現了故事發生的環境和小青蟲的種種情緒變化,讓幼兒看到小青蟲渴望友誼,渴望被接納、被理解,這種化不開的淡淡憂傷,非常具有感染力,能讓幼兒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和包容。
(2)尋找新理念的好故事
在我們所看到的故事中描寫分享、助人為樂的很多,幫助別人應用什么樣的態度這種的卻很少看到。
二、巧遞內涵
1.入情引共鳴
要讓幼兒與故事產生共鳴,教師首先要“入情”。用豐富的肢體、夸張的表情、變化的語言,清晰、明白地表達文本,促使幼兒進入情境,然后配以畫面的展現,音樂的感染,讓視覺、聽覺、感覺所形成的興奮逐步擴大,從而引導幼兒進入作品氛圍,感受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與自己形成共鳴。
2.入境激反思
創設與故事相關的情境,讓幼兒身臨其境去感受,最終達到內化情感。如《一次成功的實驗》,如只通過文本去感受只有小朋友懂得謙讓、合作,才能把實驗做成功的話,幼兒能達成“知”卻得不到情,更別說行。所以這時,應讓幼兒來操作實驗,通過二次實驗的成功讓幼兒感受到謙讓、合作帶來的實惠,這樣他就獲得“行”的內動力,這樣的情感也就形成了。
三、后續跟進
幼兒的道德觀和行為常受情緒的影響,只有反復教育不斷矯正,才能使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行為。豐富多樣的文學作品可以使同一主題不斷地以新鮮有趣的形式出現。當幼兒為藝術形象所吸引時,他們會下意識地產生移情心態,會站在各種角色形象的立場來理解人與人的關系,體驗各種道德情感,并隨著作品的誘導做出道德判斷。
情商競爭時代已來臨,讓文學作品更多地走入我們的教學,讓故事中飛出的小天使帶領我們的寶貝一起徜徉于真、善、美的世界吧!
(作者單位 臺州市椒江區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