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而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的語言應當做到準確精練、生動形象、富有啟發性,這是提高教學效果、帶動學生學習熱情和開啟學生智慧的主要途徑。努力加強這方面能力的鍛煉和培養也是教師提升自己水平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教師語言;教學;效果要求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傳遞知識、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一種言語活動。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有賴于教師嫻熟、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語言關系著教學的成效,關系著學生智慧的啟迪和能力的培養,而如何把握好這把開啟智慧和能力的“鑰匙”,是值得我們所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琢磨求索的,在此筆者淺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師語言的準確精練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
在新的課程理念中,我們將教師的角色定位于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引導者”,這也就對教師課堂語言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準確精練。教師語言的準確精練與否,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的語言只有做到準確精練,才能真正發揮課堂有限的40分鐘的最大功效,幫助學生準確地掌握知識,并對其形成縝密的思維習慣和較強的學習能力,為其日后在學習和工作中提煉和形成觀點、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
為練就這一語言基本功,我們教師要成為生活的有心人,成為語言的錘煉者,在生活和工作中養成嚴謹的語言表達習慣。同時不斷地積累生活經驗,汲取新知識,從經典著作和群眾語言中汲取精華,豐富我們的語言倉庫,不斷提高自己準確而精練地表言達意的能力。
二、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是帶動學生學習熱情的法寶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定是一個高明的演說家。”這句話指出了教師的語言除了用以科學規范地講解新知,還要像演說一樣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這就向教師的語言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生動性和形象性。
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不僅要準確精練,更要體現為生動形象,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享受學習。
教師,要想使自己的語言形象化,生動化,就必須下苦功。首先,要有一個寧靜豁達的心境。生活中,時常會碰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難免有些東西讓我們懊惱不安,甚至牽腸掛肚。但身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有職業的理性,以平和的心態走進教室,面帶微笑出現在學生面前。其次,還要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也只有這樣,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影響和帶動學生,為形象化生動化語言提供精神基礎。第三,要廣泛學習,不斷向廣大群眾和書本汲取知識與力量。
三、教師啟發性的語言是開啟學生智慧的法門
教師語言的啟發性既是將課本知識深植于學生心中的有效方法,也是開啟學生智慧的不二法寶,加強教學中教師語言的啟發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語言的啟發性包含三方面的含義:
1.富于想象
教材中確有不少文情并茂的文學作品,而教師的任務就是在作品和學生之間巧妙地建立聯系,給學生開辟一條通道,架起由此及彼的“橋梁”,尋找學生情感與生活的相通點,引導學生通過文本所展示的生活畫面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增補想象作品所提供的生活畫面、形象、形態和意境等,讓具體形象在腦中“鮮活”起來。
2.激發感情
以情感人是語言教學的特點之一,它要求我們教師,要想感動學生先感動自己,飽含情感,積極投入,充分借助于教材的形象魅力,引導學生細心體驗和品味其中的情思,以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審美觀。
為激發學生感情,教師的語言聲調抑揚頓挫要得當,輕重緩急要適宜。真摯的感情、和諧的語言韻律才能打動學生的心靈,撥動他們情感的琴弦,引起思想的共鳴,全神貫注地進入作品,把美感種子深埋心里。
3.發展思維
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關鍵在于啟發并鼓勵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因為由“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正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精選重點、關鍵處,且學生有惑、易錯的地方,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去啟發。教師貴在開導學生思路,且不可越俎代庖,先把結論交給學生,而是應鼓勵其見難解疑,思索交流,訓練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聽、說、讀、寫的過程中細心地捕捉,及時點燃處于朦朧狀態的智慧火花。同時,教師的啟發要抓在關鍵處,還要善于引導,才能幫助學生活躍思想、開拓思路從而發展思維。
總之,正如《中學語文教學法》一書中對語文教師要求:“語文教師的語言不僅要準確簡潔、鮮明生動,而且要有鼓動性和感染力,從而不僅使學生理解、信服,而且感動、遵從?!苯處煹恼n堂教學語言,是一座架設于文本和學生之間的橋梁。要讓這座橋梁發揮最大的功效,那么我們教師的語言就要力求做到準確精練、生動形象、富有啟發性。這三點是教師課堂語言的三大基本要求,只有立足這三點,才能真正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成為科學的教育,靈動的藝術,從而真正達到“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的境界。
?。ㄗ髡邌挝?江西省鄱陽縣銀寶湖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