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多年來數學課堂教學的經歷,深知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為實踐服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將知識性、應用性、趣味性和諧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小就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一、從實際問題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概念教學中,教師可結合生活實際揭示概念的提出、發現、抽象、概括的過程,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概念,理解它本身的價值。例如:絕對值概念抽象難以理解,新課導入時,設計在車站兩輛出租車載乘客向相反方向行駛同樣路程,收取相同的車費,說明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只考慮其距離而不考慮其方向的問題,直觀形象地引出絕對值的幾何定義,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絕對值的定義,并認識到學習它的必要性。同時教師應多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媒體,研究教學策略,自制與之配套的高質量教學軟件,通過逼真的造型、豐富的色彩、生動的形象、活潑的形式來創設情境和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更好地掌握和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挖掘教學知識點,展示教學的趣味性和奇異美
在教學中要結合教材展示教學外在形式與內在結構的和諧美、奇異美,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體驗到數學學科的價值,激發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幾何引言時,課后一些美麗圖案利用幾何畫板制作成動畫,可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圖案的畫法,并且學生會驚奇地看到:六角雪花圖案繞中心旋轉,速度由慢到快時,可另產生各種各樣效果奇特的圖案;風車圖案的每一葉片可收縮為一條線段,當葉片為伸展可收縮狀態時均可旋轉成其他圖案;紫荊花圖案由鼠標拖動旋轉控制點,可演示開花和結果的形態過程等。在美的熏陶中,學生會感到幾何圖形變化無窮,妙不可言,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從而對幾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精心編制習題,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工具性”
數學是人們參加社會生活,從事生產勞動和學習,研究現代化科學技術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教師可在遵循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的前提下,根據當地實際,適時地編寫與生活、市場經濟等有關的內容,融入到教學中。學生可以看到,利用所學數學知識可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進而體會到數學應用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可讓學生自己編題,然后從中選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全體學生解答,逐步形成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四、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產生、發展和應用
數學并非僅僅是一堆知識,它更是一門活生生的學科,應把學數學作為一種過程。學生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親身經歷概念與過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數學,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例如:讓學生設計并剪制勻稱美觀的軸對稱及中心對稱圖案,適當地用在黑板報、宣傳欄、筆記本上,用在聯歡會、文藝晚會的布景上,或運用軸對稱及中心對稱知識設計建筑物造型、家居飾物,改變自己房間的局部布局等。又如綜合運用長方體表面積展開圖的知識和美術、生活常識等知識,引導學生設計制作多種多樣、經濟美觀實用的長方體形狀包裝紙盒,將所學知識變成“產品”。開展“奇妙的黃金矩形”活動課,學生通過畫、剪、折等實際操作,感到數學的美,并了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讓學生用計算機動手編制簡單的計算機程序或應用軟件。在三角函數的教學中,讓學生測量底部可以計算旗桿的高度等,當他們需要解決一些感興趣的而又與他們的實際能力相適應的問題時,他們便發現需要數學知識,從而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抓住學習要點。
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輔導支持學生以科學研究的方法,應用網絡作為學生閱讀或查找大量的資料來進行學習的工具,學會大量信息的收集,運用統計學知識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 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五陂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