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給我們提出了更高、更新、更準的目標:教育的發展要站得高、看得遠,為實施學校教育均衡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以環境育人為本,創設一種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氛圍,以期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美化育人環境
1.優化育人環境,樹立鮮明的學校形象
學校想要走得更遠,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應有屬于學校自身的辦學理念,形成有文化底蘊的校園氛圍。我們現在中小學大多數的校訓還沒有真正落實發展有特色、活動有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
2.突出榜樣引領作用
通過標語、圖畫、黑板報、信息網等形式的宣傳,營造典型人物的引領氛圍;如“明星校長”“十大師德標兵”“星級教師”等評選活動結合起來,張榜公布優秀班干部、三好學生名單,使師生有了學習的榜樣、追趕的目標,激勵了師生自覺按照學校價值觀規范自己的學習與工作。提高學校教職員工間的相互協作、創新思想、職業期望、信任程度、自信心、知識基礎、賞識與關懷程度、參與管理、溝通交流的綜合能力,這是影響一所學校文化形成的關鍵原因。
3.文化建設有特色,凸顯藝術個性
學校教育工作的對象是性格各異、形態萬千的學生。學生因其發展階段的不同,家庭、社會、生活、思想狀態的差異,正體現了教育工作的豐富性、獨特性、創造性。這決定了學校里的一切活動都不得不圍繞學生的健康成長去開展。有條件的學校利用長廊、文化名人雕像,文化廣場打造綠色校園,讓學生從網絡中解放出來;還可利用教室外掛著名人畫像、名人名言、建圖書角、開通校園網,讓學生享受學校教育資源的樂趣,引領師生健康幸福地成長。
二、加大校園活動力度,升華育人環境
1.解放思想,體現創新性
開展各種活動,突破被“安全”擔憂的顧慮和影響教育教學成績的思想禁錮。沒有校園活動的開展,好比一潭死水,師生沒有積極性和創造力,對師生的發展極為不利。針對活動的內容,科學安排,以活動促提高。如開展“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