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湖
(廈門京閩中心酒店,福建 廈門 361000)
中央空調要成為一個完整可用的產品,在設計時就應統籌考慮和密切協調各相關專業(建筑、水、電、管路安裝、室內裝修、消防等),尤其是土建與空調設計的密切配合。空調業起步較晚,土建與空調系統設計之間的統籌協調不完善,導致實際施工中的不規范性操作屢有發生。目前在建的某電力調度大樓,由于設計時統籌兼顧不夠,導致設計的建筑物層高不能滿足空調系統安裝送風管道的需要。為滿足室內使用高度的要求,只能改變送風管道的長寬比例(《暖通設計手冊》[1]推薦的風管長寬比例約為3∶1),同時,還需要沿著結構過梁增加若干轉彎環節,使得該工程的送風管道長寬比例失調至7∶1-9∶1。送風管道長寬比例嚴重失調導致風管2個長邊面形成相距很近的平行平面,氣流通過這兩個平行平面之間時很容易產生卡門旋渦,從而增大輸送過程的阻力。為克服阻力,只能加大送風功率,增大能耗(而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管路綜合設計與裝修統籌性的不完善,使得在安裝風管時,為保證裝修的統一性,只能將新風管的出風口安裝在盤管出風口的上方,通過軟接管傾斜向下接至盤管的出風口,而這增大了輸送新風的阻力。為保證室內新風量達到設計的要求,只能增大原設計的輸送功率,增大了不該增加的能耗。
供風機盤管的冷(熱)水管使用不到一年,整個外露管道的保溫層大部分開裂(主要由保溫層不合格或保溫層施工不規范造成的),形成冷(熱)橋,導致在輸送冷(熱)水途中就散失了一部分冷(熱)量,不僅浪費了能源,室內的溫度也達不到設計要求。若要使室內溫度達到設計要求,就必須加大機組功率,增大能耗的同時還需要使用者為之埋單。風機盤管的出風口與風管之間的柔性連接軟管過長(GB50243—2002《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1]規定長度≤300mm,且不能塌陷扭曲),但實際工程中有的軟管甚至超過1m,塌陷、扭曲,風管與軟管的連接處漏風、破損,風管與風口嚴重錯位等情況比較常見,這直接導致漏風、出風不暢或出風阻力增大,增大了能耗,浪費了能源,且達不到設計與使用要求。GB50243—2002規定,當風管的大邊長度大于等于500mm時,風管轉彎處(管道內)必須加裝導流片,而貴陽市市級某重點工程,無論風管的大邊尺寸是多少,一律未加裝導流片,且以方便安裝為由隨意彎轉。
風管是依據送風量的大小決定風管的制作尺寸(《暖通設計手冊》推薦的長寬尺寸)。實際工程中,為節省材料或在經濟效益的趨使下,也有受建筑物的限制,風管的尺寸往往與GB50243—2002規定的有較大的偏差。金屬風管的金屬板材厚度往往達不到強制性規范規定的厚度,風管與法蘭連接的翻邊處漏風現象較嚴重等。這是由安裝不規范,安裝人員欠缺專業知識,對規范要求不熟悉,也不知道這樣施工會導致一系列問題:風阻增大、風速加大、噪聲加大,同樣增大了能耗,且冷(熱)量浪費在輸送過程中。
1)冷(熱)媒水管的保溫層厚度達不到設計規定的厚度,這主要因為施工方施工不規范,或在經濟利益的趨使下偷工減料。尤其在安裝保溫層時,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很難保證保溫層安裝的規范性。在空調質量投訴中,存在保溫層在安裝不到一年就脫落的現象,甚至出現保溫層表面冷凝的現象;2)冷(熱)媒水管的支吊架與水管之間未加絕熱墊,導致在支吊架處形成冷(熱)橋,不斷散失冷(熱)量并浪費能源;3)機組的安裝須加裝減振墊,但施工方經常僅以平板橡膠充當減振墊糊弄工程方,無法起到減振的作用,使機組的噪聲增大,使用質量受到影響;
4)跑、冒、滴、漏的現象時有發生。
對風路系統和水路系統的平衡調試結果缺少監督環節,使用時才發現房間或區域冷熱不均,空氣品質不同(新風量有大有小)。由于沒有專業的檢驗機構,因此通常不對系統進行檢驗,也沒有供驗收的數據(也不可能有檢驗數據)。驗收變為僅憑借個人的感覺:是否有溫度,是否有吹風感(或點支香煙試一下),聽聽噪聲大小。對新風的認識不夠,幾乎不知道國家強制性規范規定的“空調房間內每人所需的新風量為20m3/h”。由此,可以想象室內空氣質量、空調系統的使用效果和實際能耗只是形式上的統計數據,而不存在任何實際意義。
對投入運行的空調系統進行有效管理,是空調節能降耗的重要環節。使用單位往往忽略了以下問題:
1)大流量小溫差的現象普遍存在。通常空調系統設定回水溫差為5℃,但實際運行的空調系統(夏季)的回水溫差較設定值減少約一半左右(約2.5℃)。由于回水溫差降低,為滿足室內溫度要求,只能加大水流量,加大水泵的功率即加大耗電量。2)應進行定期清洗空調系統等維護工作。許多空調從投入運行至今近10年,從未清洗過水系統,也從未清洗過風管系統(有的可能甚至不知道風管系統也需要清洗)??照{設備產生水垢、銹蝕等會直接導致機組冷熱交換效率下降,增加能耗。2003年SAS后,國家就頒布了GB19210—2003《空調通風系統清洗規范》的強制性標準,標準明確規定空調系統每年至少要清洗一次。若使用方能按期清洗,既可以提高冷熱交換效率,又能夠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減少室內工作人員受來自空調的病菌侵害的機會,且能夠節約能源。但從2003年年末至今,全國僅極少數空調系統清洗過。3)為保證空調設備正常運行,有效監控空調系統的運行是很有必要的。然而,使用方從未對空調上安裝的儀器、儀表和傳感器的準確性、可靠性、靈敏度等進行標定和檢測,也就無法知道所看到的(也是控制用的)數據是否可靠,以及供回水溫差的大小和實際耗電量。更為驚嘆的是,絕大部分的空調使用方不知道這些儀器還需要標定和檢測。
時至今天,國家強制性規范仍然遭到輕視和冷落,仍然僅是一個“擺設”。有制度但不執行是空調施工管理的現狀,這使得空調工程的施工質量的管理變成一個真空區域。GB19210—2003明確規定了通風管道、機組及末端設備的清洗時間和檢驗參數。即使2007年由通風管道帶來的病菌使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發生大面積的流感,該強制性規范仍然沒有逃出被冷落、閑置的“命運”。2006年,根據“十一五”規劃制定的節能的基本國策,國家頒布了GB17167—2006《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3]的強制性標準,該標準明確規定了耗能大于等于10kW的用能設備必須加裝能源計量器具??照{系統中的機組、水泵、風機、空氣調節機組等均應納入此標準的管理范疇,然而,有多少空調使用單位知道這一規定?有誰對空調使用單位的用能情況進行監督?如何實現建筑節能?
工程項目實施招投標的規定已為人們所熟悉,空調項目通常僅對空調設備部分進行招標(安裝部分一般是競標)。而投標的基本“法則”就是低價競標,即價格因素所占比重較大。因此,為中標,競標單位不惜開出等于成本(甚至低于成本)的價碼。然而,企業不會作沒有利潤的工程(這是企業的生存準則),在競標中的虧空只能從安裝工程中補回,犧牲安裝工程質量,材料以次充好,使用廉價的安裝隊伍等??梢韵氤鋈绱税惭b而得到的空調質量。
空調建設工程普遍未將空調的檢測和驗收費用列入預算,許多單位根本就沒想到空調工程還需要檢測,認為只要選用國際品牌的空調設備就能夠達到設計要求,始終未對空調工程進行監督檢驗工作。
使用方對空調安裝過程的要求,尤其是一些較重要的使用方的意見對安裝工程的影響較大,他們按自己的想法提出各種改動要求,改變了送風管道的出風口,增大了風阻,嚴重的會導致機組功率不能滿足原設計要求,只能加大機組功率,增加能耗。
目前,房地產業的巨大發展,為戶式中央空調帶來了很大的市場,而隨著住宅商品化政策的發展,針對安裝施工單位的實際資質能力建立健全的審查制度,在實際施工現場對施工單位的核實檢查工作逐漸加強,嚴格清理和處罰掛名的安裝隊伍。對已建且在用的空調制定并建立年檢制度,以確保實事求是地開展建筑節能及空調節能的工作。
[1]柯新牧.某大酒店中央空調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廣東建材》,2008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