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棟
(廣東 河源517000)
公路橋涵施工,與路基施工有著較大區別,雖然都同屬道路組成的一部分,然由于橋涵質量問題更容易引起質量事故或造成更大后果損失,因此,必須引以高度重視,高度重視。作為一名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為了能在橋涵施工過程中做好質量控制,必須對工藝工序有一個清淅了解,對每個環節應做到心中有數。為了能讓更多工程從業者更快掌握相關要求,下面,本人將結合自身崗位實踐,從施工管理的角度出發,來淺談一下關于橋涵施工質量控制的一些工藝要求。
由于各個施工方法的工藝流程比較多,其中包括懸臂梁、連續梁、剛架橋施工方法,拱橋常用施工方法,在此以簡支梁橋施工方法為例。(1)支架澆筑。包括以下幾個工序:①澆筑前的檢查。包括:支架和模板的檢查、鋼筋和鋼索位置的檢查、澆筑混凝土前的準備工作。②混凝土澆筑。包括:確定混凝土的澆筑速度、確定混凝土的澆筑順序;澆筑方法:水平分層澆筑、斜層澆筑、單元澆筑法。(2)預制安裝。起重機架設法、架橋機架設法、支架架梁法、簡易機具組合法和塔架架設法等。
施工機械進場后,由測量人員放出開挖基坑邊線、基頂邊線,放樣時,務必要求施工隊管工旁站在現場記認,測量人員務必要具體地清楚地交代樁位及數據。之后采用機械配合人工開挖的方式開挖基坑。先用機械開挖至距離基底20~30cm后,再用人工開挖至設計基底標高,開挖放坡1:2,嚴禁超挖回填,如果回填夯實不夠可能造成沉降,并造成不必要得浪費,另用潛水泵將基底水排出基坑以外,開挖土方退出施工現場,并對基坑底進行清除臟亂等東西后平整處理,保證無淤泥及雜物。有試驗人員進行基地承載力試驗,如經觸探試驗測得基底地基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時,則要對基底進行處理。經實踐檢驗,總結出對涵基底處理的方法值得參考。處理方法為:首先用片石封底,再分層填筑碎石并碾壓,每一層灌砂用水沖密實。換填深度根據觸探試驗結果按實際定,長度和寬度比框架設計長寬多0.5~1.0m。換填過程中,必須夯填密實,密實度達到設計要求。
3.1 在鋼筋綁扎鋼筋時認真校對圖紙,根據圖紙校確定鋼筋品種、規格、數量,由測量人員給出橋涵鋼筋位置和高程,對橋涵鋼筋進行預埋,測量全過程務必要求施工隊管工旁站記認。
3.2 搭設腳手架和鋼筋定位架,以保預埋鋼筋的位置和垂直度。
3.3 橋涵鋼筋采用閃光對焊,保證35d不小于50cm范圍內接頭不大于50%。
3.4 鋼筋綁扎完后須加塑料墊塊或加小型水泥砂漿墊塊,防止因保護層厚度不夠而影響質量。
3.5 鋼筋骨架完成后,檢測鋼筋骨架尺寸,嚴禁鋼筋與模板為0間距,其間距距要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
橋涵模板采用定型鋼模,施工腳手架用碗扣型支架搭成,配合普通腳手架鋼管做斜向支撐,模板加工符合設計截面形式。這是施工的一個關鍵點,既影響到水泥混凝土的質量,又影響到構造物的外觀,這是對我多年來對橋涵涵施工的經驗總結。鋼筋綁扎完畢后,將預先組拼成型的模板用吊車吊裝到位,每次吊裝以2~4m為佳,模板使用前要除銹、涂脫模劑,支模前將支承部位頂面的模板底座處用水平尺和砂漿找平,以保證模板的垂直度,防止橋涵根部砼出現爛根現象。為防止漏漿,模板螺栓接口處夾放海綿條,保證施工中不跑模、不漏漿,保證單項結構的強度。橋涵模板采用裝配式整體鋼模板,汽車吊整體吊裝就位。模板拼裝過程中要認真檢查,注意模板的上下順序及子母口的正確位置,保證尺寸準確、接縫嚴密。在兩個模板接頭處采用3mm厚海綿密封條,防止漏漿,這個是很容易被施工隊忽視的,所以技術員要把好此關。將臺身和基礎接茬面上的焊渣等雜物清理干凈,按照已畫好的外模線,在安裝柱頂帽鋼筋前,人工配合起重機將鋼模安裝就位,上緊鋼模螺栓,螺栓采用正反交錯設置。再用腳手架將其加固,保證施工人員和檢查人員的安全。
5.1 砼施工前在臺身模板與基礎交接處以m10砂漿堵漏,防止振搗時發生漏漿,要求砂漿量必須保證充塞密實。要求現場控制坍落度,以避免產生砼表面灰線。
5.2 用攪拌機拌料,吊車料斗裝料澆注,有條件的話可以用90b水泥混凝土泵車澆注。上料過程中務必要施工人員戴好安全帽,做好安全施工:技術人員一定要對其水泥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嚴格監控,特別是對水灰比的控制,因為用吊機吊料澆注,一旦水灰比控制不好的話,那么就很容易發生離析,導致外觀不良,出現蜂窩麻面現象。
5.3 澆筑砼時要用插入式振搗器分層振搗,砼澆筑自由下落高度嚴格控制小于2m,防止砼發生離析自由下落高度的控制與水灰比的控制,都是防止發生離析的關鍵點,防止水泥漿濺到鋼筋和模板上,每次澆筑高度30cm左右,接柱砼必須一次連續澆筑完,及時養護,確保砼外觀質量優良。
5.4 根據臺身高度選用合適長度的振動棒。振動棒間距為30~35cm,振搗深度一般插入前層5~10cm,振搗程度直至砼表面泛漿并不再冒氣泡、水泡,這也是本人在雙和線橋涵工程施工中的一個深刻的經驗。還有,振搗時不得碰撞鋼筋,不得出現漏振,重復振搗現象。
5.5 當砼澆注至設計標高時用木抹子抹平,在初凝前進行第二次收面抹光。嚴禁超低、高抹面交活和頂面砼出現收縮裂縫現象。
5.6 拆模時間應根據當時氣溫及砼特性,應防止拆模時砼強度過低被粘落或砼強度過高而破壞模板。砼澆灌完12小時后于柱頂澆水、覆蓋塑料薄膜進行初步養護。模板在不少于12小時并不多余48小時拆除,具體視天氣情況而定。拆模后臺身砼灑水并纏繞塑料薄膜或麻袋進行養護,同時在拆模時注意保護砼棱角及表面。
6.1 臺背填土應根據設計要求,除嚴格按技術規范結構物處的回填規定辦理外。
6.2 確保臺背填料粒經不超過圖紙和規范規定,并具有一定級配,填筑材料應經監理工程師批準。
6.3 確保臺背填筑壓實度達到設計和規范要求,壓實度應比一般路堤提高1-2%,必須配備足夠的大型碾壓機具和用于角落的小型壓實設各。填筑應嚴格按設計和規范要求分層,每填一層,碾壓一層,檢測一層,壓實度經監理工程師檢測合格后方可填筑下一層。
6.4 在填筑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填筑速率,防止路堤失穩。特別是縱向臨河面更應倍加注意并進行路堤向河心位移檢測和緊靠橋臺第一個橋墩的位移檢測,以及時采取措施。
6.5 為確保填筑質量和預壓期,橋臺基樁施工盡可能避免二次開挖,應根據設計要求,結合工地實際,提出具體的施工設計報經監理工程師批準。
6.6 若必須進行兩次開挖,則應做好兩次開挖和回填工作。開挖斷面尺寸應按設計要求開挖并放樣,開挖材料不宜堆放在開挖場地周邊,應適當遠離。靠路堤端按設計圖紙以臺階形式向下開挖。開挖分兩次,第一次開挖至砂礫層頂面以上一層填土頂面(以保證砂礫層),待橋臺樁柱施工后,清除橋樁施工的一些雜土雜物,然后再作第二次開挖,挖去靠橋臺側砂礫層頂面原填土,設置盲溝排水系統,再按設計要求的材料和路堤結構進行回填。回填材料的粒徑和分層填筑厚度要嚴格按設計要求控制。回填區仍要求采用大型碾壓機具碾壓,對于臺前處和與原路堤拼接部位應配合使用小型機具或人工輔助夯實。
7.1 搭板應在路基填筑預壓期完成并基本穩定后,經監理工程師批準方可施工。
7.2 搭板基面應平整,墊層應密實,墊層可采用與路面基層相同的半剛性材料填筑和壓實。搭板頂面標高可與路面基層頂面標高持平,以確保搭板頂面的瀝青混凝土路面厚度。
7.3 搭板施工(鋼筋和混凝土)、應嚴格按設計圖紙和規范規定辦理。
7.4 為防止工后沉降使搭板底面脫空導致搭板斷裂或沉陷,應按圖紙耍求和監理工程師指示,在每幅搭板兩側預留一定數量的壓漿孔,以便于日后壓漿填實搭板基底。
從上述可知,對于橋涵施工中各道工序的實施,往往離不開一些科學的管理方法,有些經驗和技術,是我們的先人前輩們積累傳承給我們的,而有些方法和工藝,則是在科學的不斷發展進步中新增形成的。因此,對于橋涵施工技術的掌握,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應不斷學習新技術新工藝,不斷積累先進經驗,本人相信,做好橋涵施工控制,將不再讓人感到困難。
[1]李少波.橋梁病害防治措施的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00
[2]趙雷.薄壁高墩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施工控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