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黑龍江建筑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圖、文、聲、像、動畫、視頻的有機結合,它著力表現一般教學手段不易表達的內容,展示現場觀察不清楚的細節,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生動活潑的畫面,使課堂教學直觀易懂,易于接受和理解。多媒體教學省去了大量板書的時間,加快了課堂教學進度,增加了教學內容,教學效率也提高了。
對于文字板書、圖形、圖表、動態視頻等陳述較多而且學生活動較少的教學內容,以及課堂上要花較長時間不易完成的內容,就比較適合用多媒體方式播出,以解決一些口頭語言難以表達清楚、在日常生活中難以見到或是不容易理解的問題。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內容或整堂課都需要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對于需要推理、演算的則還需采用黑板加粉筆的方式,傳統方式與現代方式互相結合更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由于水質檢驗課程內容主要研究水質指標化驗問題,尤其是污水處理的各項參數比較多、涉及到的基礎知識多,操作步驟繁瑣,采用多媒體形象化教學就更具有重要的作用了。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從實際的課堂類型和教學內容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恰如其分的整合,尋找最佳結合點,突出教學重點,解決難點,探索規律,啟發思維,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給排水專業設置水質檢驗課程培養具有水質檢驗技術與管理工作職業資格的專門人才。讓學生獲得工作過程知識,必須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通過工作學會工作。因此,本課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進行教學設計和開發,以相對獨立又相對完整的工作任務構建學習內容,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核心,保持實訓內容、實訓環境與企業現場一致,使學生親自經歷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完成從試液、儀器準備、采樣、預處理、檢驗、數據記錄與處理、水質評價、質控等各個工作步驟的完整訓練,在工作過程中學會工作,獲得職業活動的技能和知識。以完成典型水質指標檢驗工作任務為驅動力、教學出發點和目標,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方式,改造不適于學生認知規律發展的不合理成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發學生潛能。通過學生獨立計劃、實施、檢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實踐、學會協作,學生通過符合要求的水質檢驗全過程的專業行動和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具體的工作任務,是直接學習行為,是有效的學習過程,在“做實驗”過程中獲得工作成果,技能、經驗和知識、并歸納總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會科學的工作和學習的方法,在小組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增強責任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在行動中形成和提高。因此,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工作情境和能力要求設計課程,效果顯著。
水質檢驗課程總體目標主要強調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領會供排水水質標準、技術規范及有關規定,嚴格按照水質檢驗周期、操作規程開展檢驗工作,使學生具有從事水質檢驗工作的基本職業能力,并具有水質檢驗儀器設備維護、質量監督與控制、檢驗數據記錄與處理、報告編寫、采樣等方面的基礎能力,為水處理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資料,保證水處理工藝正常運行和水質合格/達標。
結合污水處理中國家標準規定的基本控制項目、主要控制參數設計有兩個項目,分別為污水進出水水質檢驗、污水處理過程水質控制與檢測。結合給水處理中國家標準規定的水源水檢測項目、主要控制參數和水質監測三級網絡設計有三個項目,分別是供水水源水質檢驗、凈水構筑物水質控制與檢測、出廠水、管網水和管網末梢水水質檢驗,按照國家標準、技術規范及有關規定設計教學項目,具有針對性,適合給排水行業崗位需求。
對每一項目,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每一任務都對應一具體的工作過程。通過完成具體的工作過程使學生學會主要水質指標或參數的檢測,并使學生具有水質檢驗方案設計、采樣、儀器設備管理、檢驗質量監督與控制、檢驗數據處理、報告編寫等基礎技能。
2.4.1 項目教學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處理項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首先,引導學生搜集信息,了解要做什么檢驗項目或完成什么任務以及為什么要做,檢驗哪種水樣中有機物、重金屬還是富營化物質等,了解其對環境或人身健康的危害。
然后,學生獨立計劃及判斷計劃的合理性,通過閱讀教材或瀏覽網頁知道怎樣去做,目前有幾種方案。水質檢驗是按照國家標準方法進行的,一般有常規法、快速法和在線法,學生主要查閱每一項目的幾種方法。
開始階段,學生不會做計劃、方案,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描述、講解,引導學生看教材或提供網上信息,一段時間后,學生會慢慢習慣,成為自然。
接下來,學生獨立實施及檢查是否正確實施了計劃、提出改進措施等。在方案實施中按照統一的過程如配溶液、儀器準備、采集樣品、預處理、檢驗操作,得出結果幾個步驟來進行。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最初的項目教師采用示范、講解、學生模仿、熟悉關鍵步驟、學生重復做這樣的教學方法。結果得出后,需要檢查,因為誤差和偏差主要來源于操作是否規范,所以學生首先在這方面查找原因,然后利用標準物質對照等質控措施檢查方案實施的情況,同學間進行討論,找到問題,對項目或任務加以改進,反復做實驗,完成任務。幾個任務實施后,學生會自主完成新任務,達到目標要求。
2.4.2 合作式學習
由于儀器、試劑和學時的限制,教學中把學生分成小組,按時間或空間進行合作,分別完成不同的任務進行匯報,因此,每個人對小組的成果有責任感,促進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
2.4.3 啟發引導
在做的過程中啟發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完成項目,獲得相關技能。
教學手段主要采用制作多媒體課件,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網上教學資源,錄制、播放視頻、展示圖片,學生利用視覺、聽覺和信息提高學習效果,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教學生做,學生模仿,在“做”中學,教、學、做一體化。
本課程采用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考核方式與目前實際工作崗位對接,適應學生和社會的需要,學生上課態度積極,配合老師完成每個環節的學習和訓練,教學效果好,對教師授課給予認可。
[1]未碧貴,趙永志.水質工程學的多媒體教學研究[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