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課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對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和對音樂的鑒賞力,發展想象力,豐富感情,陶冶情操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傳統的欣賞教學已愈來愈不受學生的歡迎。審視以往傳統的欣賞教學,其最大的問題是輕視學生自身的感受與體驗,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1)以教師的講解剝奪了學生親身感受與體驗的機會。在課堂上教師講解過多,以講代替學生的欣賞。使得學生很少有音樂欣賞并獲得藝術審美體驗的機會。(2)以放任自流的“聽”代替了音樂欣賞活動的全部。整堂課一味地讓學生自己靜靜地聽音樂,而缺乏教師必要的指導。使欣賞往往容易僅停留于表面,沒有深層地感受與鑒賞。
因此,作為培養中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音樂欣賞教學,其改革勢在必行。我是一名農村中學的音樂教師,如何上好音樂欣賞課,是我在工作中十分關注的問題。通過實踐和探索,我認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一、營造課堂氛圍,放飛音樂想象
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中學生正處在富于想象的年齡,我們要鼓勵學生對音樂多聯想和想象。在課堂中試著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翅膀,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學會以審美的態度聽音樂、感受音樂。只有當課堂充滿想象、開始有了生動活潑的氣氛時,學生的精神才會飽滿、情緒才會高漲、興趣才會濃厚、思維才會活躍、接受能力才會增強。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文化素質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也不同。一千個讀者心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在聽過一首音樂作品后所感受的音樂形象都是不盡相同的。在他們聆聽音樂之后,教師引導他們分析作品,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和討論,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是一次重要的提高機會。
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1.教師要視講臺為舞臺,激情施教
教師在教學中有沒有激情,會不會創設教學情境,能不能帶領學生步入音樂描繪的境界,是能不能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教師在認真備課的過程中深深被音樂所感染,在課堂上才能通過抑揚頓挫、生動活潑的語言以及豐富的面部表情、形體動作恰到好處地創設出教學情境,將情緒傳染給學生,使學生也能身臨其境。
2.組織各種活動,體驗參與的樂趣
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情感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要想讓學生獲得情感深入體驗,必須強調學生的參與性與活動性,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層次的感受和理解。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必須要做到熱愛音樂,用自己的熱情去感化學生,同時必須吃透教材,努力掌握音樂中各種藝術形式的風格特征以及它們所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力爭用豐富多變的教學手段去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河北省故城縣饒陽店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