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畢業以來,已帶了兩輪學生,在教學中發現一直有個不好的現象,好多學生初中成績很優秀,上了高中后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特別是物理課更是跟不上課了,次次考試分數很低,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結合我幾年的經驗談一下如何順利完成初高中物理銜接。
一、問題產生的原因
初、高中物理教材在編寫方式及內容要求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初中物理注重學生的感性認識,重記憶、重靜態的描述,內容淺顯直觀,以定性分析為主,并且圖文并茂,在閱讀材料中提供軼聞趣事,為初中物理教學提供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先入為主,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式。高中物理注重學生的理性認識,重理解、重動態的描述,并以定量計算為主,物理概念相對抽象、嚴密,在數學工具的應用上要求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同時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對于剛升入高中的學生來說會產生困難。
二、如何快速、順利地完成過渡
1.把握好初中物理與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點,形成知識的可持續發展
現行教材的知識編排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逐漸上升的。初中教師應明確初中的許多物理概念是不嚴密的。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速度的定義為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這時,教師應講清楚這個定義是相對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而言的,由于物體在各個時刻運動的快慢和方向是相同的,因此任意時刻的速度都等于整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對于物體做變速運動,物體在各個時刻運動的快慢和方向是不同的,這樣定義出來的速度只能是平均速度。這樣一來,為高中物理學習瞬時速度、平均速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在初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往往在認識上會形成許多誤區。例如:許多學生認為摩擦力總是阻力,總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這時,教師應該給學生講清楚摩擦力的方向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并不一定和物體運動方向相反。例如:人在走路時,就是依靠人和地面間的靜摩擦力才能前進,這時靜摩擦力方向和人的運動方向相同。
2.重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銜接
由于初中生在思維上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初中物理教材在編排上注重聯系實際、貼近生活、并且圖文并茂,加強了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但教材中也不乏抽象思維能力的訓練。例如:重心(物體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點)、力(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等抽象概念的教學。因此,要在實驗的基礎上,經過分析、概括等過程,實現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這樣一來,才能真正實現從“實物”到“質點”的跨越。
3.教師要把科學方法的教學放到比知識的教學更為重要的位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采用探究式教學法,把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學中來,讓學生懂得科學的結論都有其科學的產生過程,即“問題→假設→求證→結論”的探究路徑。注重對結論的產生過程的教學,將對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4.高中物理對學生應用數學工具的能力要求較高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對于剛升入高中的學生,還沒有學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率”“極限”等數學知識,這對物理教學會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及時補充一些數學知識,對于學生學好物理肯定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作為高中物理教師,面對剛升入高中的學生,應注意多表揚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好物理的信心。相信在我們的關愛下學生一定會順利完成初高中過度,學好高中物理。
(作者單位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