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是大事,但它是從細節做起的,正如老子曾說的:“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我想一位成功的教師,一定是一個關注細節、善于利用細節去感染、教育和管理學生的人。
系好的不只是圍脖
小可是一個靦腆到一見到老師就臉紅,甚至話都說不好的小姑娘,一天課間她拿了一張請假條讓我簽字,我一看上面寫的原因是頭痛感冒,我問她是不是現在給家長打一個電話,讓家長來學校把她接走直接到醫院看病,她低著頭說:“家就在學校對面的小區,小區里面就有診所,不用再給上班的家長說了。”聽完這些,我把簽好的假條遞給她,邊幫她把圍脖系好邊笑著說:“果真是長大了,會體諒家長了,回家之后先看病然后好好休息,耽擱的功課等病好了老師給你補。”這件事過去有一段時間了,一次教我班語文課的張老師讓我看了小可的一篇作文,我看到了這樣幾句話:“老師幫我系上的不只是圍脖,還有一份媽媽般的關懷,頓時我感到這條圍脖上跳動著陽光般溫暖的音符。”這時我才明白了小可最近為什么見到我之后親近多了的原因,我隨手的一個小動作,對她的內心竟然有這么大的影響。
真正的教育是走進學生心靈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教師不經意的一次提醒,是教師一個寬容的微笑,是教師無聲的一個示范……這就是教育的細節。
他給大家發的只是書嗎
一個人的品行與修養,往往就體現在細節上。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幾位同學在班長的帶領下很有秩序地給大家分發新書。書發完后,大家很高興地邊翻書邊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班長和發書的幾位同學也迫不及待地跑到自己座位上看新書。這時,我看到剛才發書的小輝同學沒有回座位,而是很快拿過來垃圾桶,把剛才剪開的捆書的塑料繩和包裝紙收拾干凈,把剩下的書放整齊,把垃圾桶又放回原處,這才回到座位上去翻閱自己的書,好像這一切都很自然,沉浸在喜悅中的同學們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一情況,也沒有人來幫一把。在大家安靜下來后,我把看到的這個細節告訴了同學們,然后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小輝今天發給大家的只是書嗎?同學們的回答不一,有人說把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發給大家了,有人說是把細心與穩重發給了大家……下課后,小輝對我說,這點小事你也看到了眼里,真是謝謝你的關心。
一個人的品行與修養,往往就體現在細節上。加里寧曾經說:“天地間再沒有什么東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對于人生心理上各種微末變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捕捉一切最細微的事物。”教育細節體現了教師的自身修養與教育的藝術,我想或許教育的訣竅就在于關注細節,從而讓我們的美好期待在學生的內心生根發芽。
(作者單位 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湘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