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廣泛運用的時代。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年代。
一、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對體育教師的要求,無論是體育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所以,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樹立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學思想,從適應社會需要,培養人才的素質出發,樹立以育人為目標的現代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樹立學校體育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觀點。體育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多處技能。為此,教師除對所任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之外,還要對相關學科有一定的造詣。同時還要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等,這樣,教師在執行體育教學任務時就會得心應手,提高教學效率。
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通過體育鍛煉開發自身潛能的作用認識不夠明確,觀念比較落后,對體育的認識停留在以前的“健體”的層次上,沒有充分認識“健腦”的作用;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人的觀念制約著人的行為,要改變學生目前對體育的態度,觀念的改變是先導。體育運動和游戲的激烈競爭,最能促進團體中人們的團結合作精神的發展。學校體育教學可以采用適當的手段,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由于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而又充滿競爭的社會,尤其是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歷史時期,困難與機遇并存,成功與失敗可能同在。現代社會的人際關系日益緊密而又充滿矛盾,現代化生產和經濟生活,信息化的社會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交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更需要交流和合作。
二、合理地預計體育課的密度,并在教學應用中收到很大的效果
首先利用內容的安排,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熱情;其次是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和運動量,使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育課教學,在身體形態,機能素質方面都有所提高。所以,合理地預計和使用好課堂的密度,是體育教學充分得到實效性的關鍵。老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并使之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在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應充分挖掘學生對運動的內在潛力和樂趣,以良好的教學形式,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并把穩定的興趣培養為自我鍛煉的習慣,使學生學有所得,受益終身。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加強體育基本知識教學,開闊學生視野,教會學生運用知識技能的方法及科學的健身方法,增強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
體育運動必然涉及體力的消耗,上體育課自然不會“閑庭信步”般輕松,因此具備“肯吃苦”的品質對于體育課,尤其是體育訓練來說是尤為重要的。一堂體育課預計練習密度要把握計算尺度,凡是課中有目的地用于身體練習的時間,均應做合理安排,而把握練習密度的計算尺度是準確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的關鍵。要根據學生的生長發育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通過優化教學內容與過程,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都全面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增強自信心,從而帶動學習。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