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程考試應是音樂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現行教學大綱等教學法規中關于音樂課考試辦法尚未有明確具體的規定,而初中音樂課考試的現狀也存在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對音樂教學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
音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學對豐富人的精神內涵、提高人的素質、開發人的智力、培養人的能力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但目前師生普遍沒能上升到這樣一種認識,沒能從思想觀念上完成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以致教師、學生均無壓力,積極性調動不起來,考試也就若無其事。
二、音樂考試內容貧乏、方法簡單
長期以來,初中音樂課考試基本上處于簡單地唱一首歌或者發下一份樂理試卷讓學生筆試的狀況。這種考試方法下教師不能全面了解每個學生認識音樂、理解音樂、感受音樂、鑒賞音樂和創造音樂的能力。學生的音樂素質也得不到充分的提高。
三、音樂考試要求不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初中音樂教學是遵照國家教育法規開設的,屬于九年義務教育的組成部分。但事實上在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時均不列入考試范圍,有關部門也少有人到校檢查評估。這種現象造成了學生對音樂課漠不關心,造成了升入初中的學生盡管在小學上了6年的音樂課,但絕大部分學生離規定的教學要求相差甚遠。那么,如何改進我們的音樂教學,有效把握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基本環節,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變傳統考試模式為現代考試模式呢?這確實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初中音樂課所具有的基礎性、操作性、欣賞性特點,決定了其考試方法的獨特性。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大綱和國內外的測試理論,提出初中音樂考試的新路子,與同行們共同探索。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我們不妨借鑒英語聽力測驗的辦法,筆試時播放音樂帶試題。如讓學生聽聽是什么拍子?用什么樂器演奏?寫出幾條學過的節奏練習,等等。
如今音樂教學提倡器樂進入課堂,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了他們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活躍和調節了課堂教學氣氛,這是深化音樂美感教育、加強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既然我們把器樂作為一種學具,就得讓學生學會使用這些學具。這就要求老師必須檢驗學生掌握的情況,故應把器樂演奏列入考試內容。老師可根據所教的內容,規定考試的范圍。實踐證明:通過面試,教師逐個觀看學生的指法,辨別他們每個人演奏的音高與音色,這就減少了教學中主觀因素的影響,對學生成績的評定也更加客觀準確。
期末考試增設加試內容是充分發揮學生特長、培養學生個性的一種有效手段。考完器樂、視唱、唱歌等內容后,老師應主動問學生還會演奏哪些樂器?是否還有舞蹈特長?是否準備了曲藝節目?(每個項目可另加10分)通過加試,當有的同學獲悉自己得了120分時,高興地跳起來。因為他們覺得“戰勝”了分數,有一種成功感和勝利感。
加試有如下幾個好處:其一,可以得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激勵、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二,對學生課外文藝特長給予充分肯定、鼓勵。提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接觸音樂生活,多學一門藝術技藝。其三,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各種素質,注意學生課外的全面發展。把那些被發掘出的人才吸納為校藝術團團員,有的亦可為日后報考藝術院校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課改要求我們除了在教育體制、教材、教法上進行改革外,中學的音樂課考試也宜作相應的改革。這種改革需要音樂教師全方位地考慮自己的教學工作,要在培養能力上下工夫。同時需要我們去探討如何才能達到既能減輕學生的考試負擔,又能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作者單位 河北省唐山市灤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