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情感的體驗,我們的教學目的就是要訓練聽音樂的能力。音樂欣賞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最直接的過程,音樂的審美要從學會欣賞、評價一首作品開始,了解歌(樂)曲所體現的審美特征。在中學音樂教材中的欣賞作品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作,種類之齊全,內容之豐富,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極好教材。利用教材的這種刻意安排,充分發揮欣賞課的作用,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包括教學手段和方式
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強調作品的歷史意義和作者的情感態度。而要在生動地提供學生能夠接受而又必須了解的音樂知識和有關的背景知識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藝術語言和音樂要素的運用,進而了解作品的藝術特點。所有的音樂概念都應盡量用音響來體現。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賞時,可簡單地進行一些比較和聯系,區分不同作品的不同處理方法及它們的審美特質。將學生接觸過和了解到的音樂知識及技能使用到對作品分析中來,以訓練和培養學生對作品的藝術分析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
二、充分準備教學資料
如果資料準備不足,光靠教師在前頭說教、灌輸,學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識將是零散的、單純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課堂的效果也不活躍,學生的興奮和興趣也不太容易激發起來,其對教材的吸收率將是很低的。因此,為使音樂欣賞課更有效果,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同一首歌(樂)曲的不同音響資料),掛圖、幻燈片、錄像片、圖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強欣賞課的藝術感染力。
三、采取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
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討論的方式、觀看同學上臺演唱(奏)等方式進行,增強課堂的氣氛和活力。例如:欣賞音樂作品時,老師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調動學生動腦思考和聯想,使學生整體參與意識的增強。參與和配合將會提高欣賞效果。
四、注意電教多媒體的應用
實踐證明,發揮現代教育媒體在作品欣賞中的應用,可拓寬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率。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賞和錄像帶音樂欣賞中的背景畫面,給音樂的意境創造了良好的氛圍,使學生更容易了解音樂;在圖片幻燈放映的特定氛圍中,教師動聽的引導講述、清晰明靜的畫面,將會引起學生情緒的強烈反應,激發起學習興趣進而參與產生共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把網絡提供的素材進行重新整合,拓寬學生的視野。興之所至,趣味盎然。
另外,在音樂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對蘊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煉,并加以刻意地強調,增加審美教育的效果。
?。ㄗ髡邌挝?浙江省嵊州市長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