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通過對語文教育和語文教學關系的分析,對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與意義的闡釋,得出了高中語文教學在學生德育教育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的結論。
關鍵詞:德育教育;語文教學;思想道德;德育滲透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關乎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前途,學校教育在這個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培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弘揚民族文化方面具有先天優勢,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擔當責任,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更為祖國的德育工作添磚加瓦。
一、要處理好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語文教學是以文本為基礎的,而情感就蘊藏在這字里行間,德育因素在學科中很少是顯露的、直接的,往往需要借助于文本間接地表現出來,寄寓在敘述的故事情節、刻畫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觀事實等具體的藝術性、形象性的文學內容之中。高中階段語文教材所選取的多是名家名篇,都有較深遠的教育意義,都能在德育方面發揮影響。文學作品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借以闡明自己的政治觀點和思想傾向,表現自己的審美理想和道德情操,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把握文章脈絡,分析人物形象,受到情感、情操、意志、等各方面的熏陶,受到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情感,培養愛美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方法與藝術性探索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和兼顧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質教育,是語文教師應盡的責任。然而,語文教學又應該以語文教育為主,主次分明,不能因為強調德育而沖淡了語文教育的本色和主體。因此德育教育在滲透中要講究藝術性和實用性。
1.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滲透。所謂針對性,既是指我們的德育教育要緊跟每篇課文的實際,也指教學工作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特征。現在的學生大都生活于安逸的環境中,缺少必要的磨煉,他們看問題重表面輕實質,想問題重自己輕他人,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教材為藍本,教導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族自豪感,引導他們勤儉節約、熱愛勞動、服務社會,發揮出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單純的只讓學生掌握字詞句篇等常識性的知識,還要讓學生在對作者情感進行把握的基礎上,領會作者或樸素、或真摯的情感,能夠對作者的人生體驗感同身受,從而樹立起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2.在課外閱讀中進行德育滲透。中華文化浩如煙海,無數先賢圣人都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許多外國的經典作品,也在世界文學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的閱讀量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用課外閱讀教學實施德育教育,將成為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
當然,在現階段,各種書籍充斥著網絡和市場,有好有壞、有高有下,提高學生的甄別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去讀經典,有意識的遠離糟粕,就成了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這個問題的解決,則主要依賴于課堂教學的滲透,我們教師要時時有一種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感,方不負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貫穿德育滲透的意義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在當前,更有其深遠的現實意義。“人之初,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作為高中生,雖早已告別“人之初”的童年,但心理學上正處于第二次斷乳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期,他們的心理判斷能力還較弱。教師要抓住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期,抓住教育的機遇,進行適時的引導,既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時,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也對語文學科結構的完善、語文學科地位的重塑、大語文的形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學校教育肩負著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使命,而語文教師則是這一使命的直接實行者,廣大的語文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也需要廣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做好學生的楷模,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德育工作的長足發展。
(作者單位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