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全新的教學理念、靈活的教學方式、先進的教學手段三方面淺談了課堂的教學、活力、學習效率。
關鍵詞:教學理念;方式;手段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并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用全新的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1.教師內涵的轉變:教書匠→教育家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也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教師應由知識的占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實現由教書匠到教育家的轉變。
2.學生模式的轉變:記憶型→思考型
教師要充分創設條件,刺激學生動眼看、動腦讀、動筆寫的能力。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舊的模式下,語文教學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學方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放手”。“滿堂灌,滿堂問,一言堂”的局面隨處可見,它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學中教師要多角度、多系統地激勵、開拓學生思維,使他們真正實現從課堂記憶型到思考型的轉變。
3.教學思維的轉變:機械模仿→創造性思維
我們應該堅決摒棄那種“老師照本宣科洋洋灑灑口干舌燥,學生埋頭筆錄手忙腳亂頭昏腦漲”的局面。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不是被動地機械復制,而是積極地對客觀世界能動反映。這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種滿足內在需求的主動探索過程,而不是簡單地把學生視為加工對象,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意識。把學習知識的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通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方式獲得創造性思維。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1.善于保護創造意識,激活學生思維
保護學生顯露出來的創造意識,做到善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驅使學生認真觀察周圍世界,注意學生新鮮的直接感受,即靈感爆發式的領悟和理解,積極肯定學生不拘一格的創新見解,讓他們燃燒起創造性思維的熊熊烈焰。
2.善于抓住時機,點撥指導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應善于抓住“憤”“悱”之時,巧妙點撥,使學生思路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3.善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要善于采取理論灌輸、耐心疏導、情感感染、榜樣示范、實踐鍛煉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又受到情與理的潛移默化,從而陶冶情操、凈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4.善于采取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采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組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扎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1.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
讓學生在聲、光、電的有機融合所營造的情境中以一種忘我的狀態進入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從而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為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一個可操作的平臺。
2.加強聽說讀寫訓練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需要在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過程中“習得”的。一句話,離開自身的“練”,學生不可能獲得語文素養。教師的“訓”和學生的“練”共同構成語文“訓練”。
3.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訓練的原則要做到“三個統一”,即語文訓練與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相統一;語文訓練與發展思維相統一;重點訓練與常規訓練相統一。
4.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要訓練的就是:觀察生活,積累素材,要立足于“觀察”,落實到“積累”。
總之,初中語文的教學,需要不斷的改進,從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