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要求是新課標要求下,對學生個性化培養的一個方面。介紹了什么是個性化的語文教學,并且提出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現個性化以及實現了以后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個性化;初中語文;教學
個性化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的個性,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促進學生的創造力為真正目的,是一種真正符合素質教育的方法。要實現個性化的初中語文教學,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個性化的語文教學。
一、個性化語文教學的內涵
所謂的個性化教學,指的是在語文教學中,落實“以人為本”的觀念,實現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的內涵一般包括以下幾個層面:教學的人性化、教學的個人化、教學的特色化,以及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個人。
目前,我國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著一部分問題。如:功利性的教學等等,這些不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都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也十分不利于我國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個性化教學,是我國“個性化”教育理念的一種要求,在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有利于促進我國語文學科事業的發展。
二、實現個性化語文教學的途徑
了解了什么是個性化的語文教學,接下來,我們要從以下方面說明如何實現這種教學方式?
1.實現個性化的語文教學,首先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處理。這一方法的前提是教師要先通讀課本,對課本有十分詳盡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教材的細劃分,對于重要的信息進行側重的分類。在教材處理中,要堅持共性和個性相結合,要堅持教材處理的一般性原則。對一名語文教師來說,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比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更重要。教師只有將教材的內容化為自身的內容,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關注點來合理安排教材的傳授。
2.對教學過程要進行個性化處理教學的過程,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要進行個性化教學。個性化教學是學生通過教師獲得知識的最主要的途徑,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脾性,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才能把教授的內容用到最大化,也就是古人提出的“因材施教”的觀點。不應該把學生僅僅當做是個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如水,放入不同的容器中,有不同的形狀,正是這一點,教師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礎上,讓學生盡情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在課后要充分利用初中生心理,他們現在還處于性格的形成期,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文來了解學生目前所關心的事物,在課堂中把學生的性格引導到正路上,通過教學的完成,完成學生性格的完善。
三、實現個性化語文教學的意義
1.實現個性化初中語文教學,主要是對學生而言。“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堅信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只要發揮自己的長處,一定可以把語文學習好。每個學生由于受先天、生活環境、后天教育等等因素,有不同的性格差異。利用這一點來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可以把握好教學中的“度”,必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學生,也樂于接受這樣的教學,在心理上,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更好地掌握了知識。教師要把學生變為學習的真正主體,通過轉換教學主體的方式,把學生引導到學習的主角上來,把學生個性化這一點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到最大化。
2.這種教學的實現,能夠促進初中語文學科的發展。原本語文這一門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我們常常過分地強調了其工具性。現在我們要把它轉變為一種更為人性化的人文性,把語文這門學科的人文特性發揚出來,也只有真正把人文性發揮出來,語文的教學才有了其本身的意義。
3.個性化教學不僅僅是對于語文教學,它還對于所有的學科教學也有促進作用。這一方式在語文學科中的運行,作為一個點,可以擴大到一個面,也就是擴大到整個教學的領域中,把這一優秀的教學方式普及到其他學科中,讓其他學科也共同發展。
從上述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初中語文的個性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要求語文教師要牢牢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和諧語文教育觀,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個性化的教育氛圍中,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它意味著,初中語文教學突破原先的培養學生方法,以培養新型的人才為目的,這樣是我國目前素質教育的“人性化”的要求所在。
參考文獻:
[1]曹月霞.尋求個性化的初中語文教學[D].蘇州:蘇州大學,2009.
[2]朱立芳.語文教育個性化探究[J].鎮江高專學報,2006(1).
[3]耿紅衛.新教育理念下的個性化語文教育淺論[J].教育探索,2009(2).
(作者單位 四川省平昌縣蘭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