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不等于苦練琴。把耳朵叫醒,在古典音樂中樂享童年,這是多么美妙的一幕呢……
音樂聲響起,悠揚的古典音樂就好像一劑最佳良方,讓哭鬧的小泓瑞頓時停止了哭聲,專注地聆聽起來。泓瑞的爸媽是一對音樂夫婦,爸爸從小學鋼琴,獲得了大大小小的獎項,現在大學從事鋼琴表演專業教學;媽媽擅長聲樂,現在中學里做音樂教師。從小的音樂素養,讓他們對音樂啟蒙有著自己的理解,也將這種理解蘊藏在平日里的育兒當中。從黃岑老師那里,我了解到,學樂器前,一定要先讓孩子有一雙會欣賞的耳朵。
學樂器不用太超前
父母必讀 :有一種說法,要想學好樂器,必須有童子功,是這樣嗎?
黃岑:這種說法源于我國的傳統音樂。我不太懂戲曲,但是對于西方樂器來說,過早學是不合適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1.從孩子認知發展的規律來看,四五歲的兒童往往不能明白教師的要求,做到也是依葫蘆畫瓢。2.從生理發展的角度來看,小孩子手部的力量小,彈奏的方法與成人很不一樣,那么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就會不斷地換方法,這樣不利于技術動作習慣的養成。在我國,很多孩子長大一些,比如10歲以后,經常要面臨改彈奏方法的窘境,這其實和他們練習太早有關系。
父母必讀:您是鋼琴專業的,您認為孩子從多大可以學鋼琴?
黃岑:生活是美好的,學音樂應該是一件純粹的享受美的事情,無關于考級,無關于技巧。比如鋼琴學習,我覺得正式學習鋼琴彈奏的時間不該早于6歲。現在的普遍情況是,很多孩子從4歲開始練琴。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小學的應試教育壓力已經很大了,家長想讓孩子早一點開始,能夠在5年級或者之前就考上10級。然后就萬事大吉,不用學了。從目的論的角度來說,這樣可以為升學帶來好處,但很顯然,這樣也會有很多問題。因為太早練習,達到級別就放棄的做法會讓孩子失去對音樂真正的理解,而只把自己當成是重復勞動的練琴匠。
父母必讀:您的意思是不用急于求成?
黃岑:是的。挪威格里格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上個月來我校訪問,他的講座開場白是:“我不是神童,我8歲開始接觸鋼琴,本科之前從未接受過專業訓練,而這并不影響我成為一名鋼琴家。”我的感想是,太早學習技能,并不就一定學得更好,當孩子真正有興趣的時候,才是他進步最大的時候。對音樂的感受和欣賞會有層次上的不同,一開始可能就是“好聽”,然后會開始琢磨“音樂在表達什么”,最后才可能迸發出“怎樣表達音樂”的主動性。如果一味地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練習樂器,也就是過早地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并不利于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
讓聽成為感受的第一步
父母必讀:如何讓孩子感受音樂的美?
黃岑:感受音樂的美好,不一定非得學一門樂器。音樂的核心是在表達一種情感,把耳朵叫醒,讓聽成為感受的第一步,與此同時,多了解相關知識,感受西方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我并不是否定中國的古典音樂,只是西方的古典音樂保護的比中國的古典音樂更完整,由于我國古代記譜的方式等原因,我們的很多古曲都已經失傳了。
父母必讀:家長可以做些什么呢?
黃岑: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音樂啟蒙的關鍵在于讓孩子聽,給孩子環境,讓孩子沉浸在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之中,孩子的反應可能一時看不出來,但他受到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大約四五歲的時候可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認識各種樂器的音色,以讓孩子感興趣為主。
父母必讀:選擇什么樣的音樂來欣賞?
黃岑:音樂欣賞的材料可以是多樣的,不同時期音樂所表現的思想與社會發展相關。所以當然最好是從早期音樂開始,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然后是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現代派的音樂。無論社會怎樣發展,人們的思想怎樣變革,很多主題是不變的,比如愛情、英雄主義、人文主義。音樂有自己的敘述方式,有自己特定的邏輯。對于小孩子來說,可以選擇旋律明確,色彩明顯,情感淺顯易懂的音樂。
在聽什么這個問題上,不用一本正經地把自己的感受灌輸給他,告訴他什么是音樂,什么好聽,什么叫偉大。因為可能我們自己也還沒搞清楚呢。但是對于0~6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對一切都很好奇,所以他們喜歡吃手,喜歡抓東西……因此,給他們提供豐富的環境,讓他們有音樂可聽,這本身就已經是在引導了。
之所以建議聽古典音樂,是因為古典音樂本身較流行音樂復雜,音響更豐富,更容易引起聯想。而流行音樂往往把主題限制得比較窄。
父母必讀:一般我們都會從兒歌開始,讓孩子接觸音樂,相比較古典音樂,兒歌是不是太小兒科了?
黃岑:不,不,兒歌當然也是很好的,兒歌的旋律比較重復,簡單,對孩子來說會有很強的參與的意義。唱歌對于孩子來說,能鍛煉孩子對音高的把握能力。所以如果要問我4歲的孩子是不是可以學鋼琴,我可能更建議他去學唱歌。在唱的過程中,體會音樂的感覺。只有讓孩子體會到音樂的樂趣,才能進一步學習好樂器。
感受音樂的美好是孩子的天賦
父母必讀:對小琴童們有什么想說的話?
黃岑:對于小琴童們來說,聽音樂是很重要的,是比練琴更重要的環節。大多數時候,是對音樂的認知水平限制了孩子學琴的能力。因此,由老師引導孩子感受音樂的意義,體會音樂的美是非常重要的。當然,要想讓孩子愛聽音樂,父母本身也需要有聽音樂的習慣。如果本身并沒有這樣的習慣,而強求孩子熱愛音樂,那是不現實的。
父母必讀:什么樣的老師是好的老師呢?
黃岑:大多數孩子都能在很小的時候就從音樂中得到樂趣。而那些能夠讓孩子覺得音樂美的老師就是最好的老師。我覺得在6歲之前,引導孩子愛聽音樂是最重要的事情。我發現,其實聽音樂也很能鍛煉孩子的注意力。現代社會的誘惑很多,有毅力專注地做好一件事,顯得非常重要。而音樂,正是上蒼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只要我們帶著喜悅的心,為他們提供音樂環境,大多數孩子都是會受益的。
父母必讀:最后,請問您本人打算怎樣培養兒子的音樂才能?
黃岑:放任。多給他聽音樂,現在他8個月,我基本上每天讓他聽一個小時的古典音樂,我也會彈給他聽,等到他主動提出來要學的時候,我會教他一點。我相信,會有那么一天,他會自發地想去表達點什么。我覺得,真正的天賦就是能體會到音樂的偉大,并愿意為之付出努力。如果他不愿付出,那么說明他不是真正喜歡。
編后語:
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發現孩子的優勢,為孩子營造豐富的音樂環境,讓孩子樂享童年,這大約就是每一位家長努力的方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