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歷史上,“無為”與“有為”分別適用于不同的時代,《莊子·大道》稱:“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孟子則說:“師文王,大國五年,小國七年,必為政于天下矣。”道家的“無為”與儒家的“有為”在我國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始終各擅勝場。
在我國古代帝王中,崇尚“無為”者并不在少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漢前期的“無為而治”,正是由于漢朝統治階層“蕭規曹隨”,才開創了我國封建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與“無為”相對應的是“有為”,“無為”是老莊道家思想的體現,“有為”則是儒家“孔孟之道”的倡導。歷史上同樣不乏“大有為”之君,“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因“有為而治”名垂青史。
如何辨正地去看待“無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