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高考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而高中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輕視語文學習等消極態度頻繁出現,就此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思考。
關鍵詞:高中生;語文;消極態度
眾所周知,語文是高考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無論對孩子們未來的生活或工作都將產生巨大的作用。但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筆者往往發現很多學生到了高中,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明顯降低,輕視語文學習的現象越來越多,在此,我結合多年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和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探討,并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思考。
一、高中生學習語文存在的幾種消極類型
1.冷漠型
冷漠型學生,他們沒有認識到語文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語文課堂的學習經常是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他們總是抱著一種語文可學可不學的心態,尤其是那些以前語文底子比較好的學生,到了高中,他們往往認為自己底子比較好,考試時臨陣磨槍就可以了,至于上課時聽不聽講都無所謂。自然對于那些語文成績一直不好的學生,他們是由于長期以來語文成績得不到提升,而自暴自棄。
2.憂慮型
憂慮型學生,他們能夠認識到語文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但往往由于底子不夠硬,學習方法不科學等原因,導致屢次語文考試成績并不理想,久而久之,他們害怕上語文課。這樣的學生,他們雖然重視語文,但考試一般沒什么提高,甚至成績倒退。
3.應付型
應付型學生迫于家長及高考的壓力,被迫學習語文,但他們的態度僅僅停留在應付層面。典型特征是很少去對課文中所觸及的社會性問題做深刻思考,也不會去對所學過的一些知識點做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課后閱讀一些經典名著豐富知識和增長內涵了。
4.投機取巧型
投機取巧型學生他們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基礎能夠學好語文,但是他們往往偏執地認為高考中,語文的重點不在于課本而在于課外,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學習語文應對高考。他們多采用的方式是題海戰術。而另外一部分學生干脆試題也不做,靠著以前語文方面的基本功積累,憑借自身聰明才智,希望在高考中超常發揮來取得好的成績。而語文的真諦則在于練好基本功,以不變應萬變,任何投機取巧的形式都是不靠譜的。
二、對策及思考
1.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動性
很多學生都重視語文學習,大多是因為這些學生都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個詞語的積累,一篇篇文章的閱讀,一次次說話的練習,一個個片斷的寫作。
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的消極心理,很多方面是由于部分學生認為憑著自己多年積累的語文功底已經足夠應付了。如果能夠通過一些途徑讓這部分學生發現自己知識上的空白,產生自己主動想學的心理,他們就能夠由被動化為主動,重新拾起語文課本認真鉆研了。師者要善于將教學的目標轉化為學生自身的內在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的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2.引入情境式教學
古往今來,很多名師都曾提到過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師者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于語文這門特殊課程的把握尤其要費盡一份心思。語文是一門可枯燥可有趣的課程,其中奧妙在于語文課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語文課經常會涉及很多古文,如《詩經》《唐詩》《宋詞》等等,這些古詩詞如果簡單的就字論字,就詞論詞,照本宣科,學生會感覺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如何才能將深奧化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呢?老師可以用現代化的很多實際情境案例來對比反應作者當時的心情和心態,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甚至現代化的流行歌詞都可以采用,激發學生的靈感,這樣學生的聯想功能就能夠得到充分發揮,興趣也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發。語文老師如果能夠讓學生喜歡上你所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以逐漸消除,從而朝著積極學習的方面發展。
3.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信心是每個人完成一項工作的必要心理因素。高考對于學生來說,是人生中必須要走過的一個獨木橋,很多學生都會產生畏懼心理,自信心對于高三學生來說更為重要。高三各科的小測試平常都非常之多,我們既不能讓學生盲目自信,又不能讓學生心態頻繁波動。每次考試完總有學生成績獲得提升,也有學生成績“滑坡”,無論是成績提升的還是下降的,都需要在不同的方面和層次給予肯定,以激發其繼續努力的信心和決心。
參考文獻:
[1]王燕.高中語文游戲性閱讀教學初探.教育與教學研究. 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2010-12-20.
[2]張研博.高中語文課堂情境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05-01.
(作者單位 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