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達到新課程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為此,應從幾個方面入手:利用網絡信息、設置課前情境、靈活教學方法、幽默風趣表達。
關鍵詞:激發興趣;課堂效率;學生主體意識
語文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學習在學生學習課程中占有首要地位,然而,不可否認,當前不少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對語文沒有多大的興趣。如何才能讓語文課具有吸引力,讓學生喜歡學習語文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利用網絡信息,豐富學習知識
科學大師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是促使他們學習語文的最好方法。現代高中生的學習條件非常優越,每周的計算機課是他們豐富語文知識的最佳時機,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上豐富的信息來充實自身的閱讀題材或尋求相關答案。這樣,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題材讀給大家來共享或提供不同答案供大家來討論。教師對他們的收獲給予適當評價或鼓勵肯定,這樣,學生有了在課堂上表現的機會,同時,也豐富了全體學生的知識面。
二、設置課前情境,引導課堂內容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導入能恰如其分,引人入勝,就可以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從而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興趣的導入法有:故事導入法、音樂導入法、背景導入法、作者介紹導入法、設置懸念法、表演導入法等。如: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時,請學生看電視劇《紅樓夢》的片斷,聽相關歌曲,讓學生進入課文主人公的情境中,似親身經歷相同的故事,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三、靈活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情趣
教無定法,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和豐富多彩的活動肯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中學生活潑好動,富于幻想,但專注力有限,課堂教學應根據授課內容、文體特點、學生心理特征等情況靈活運用授課方法,使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各展其才,各取所需,各有所用,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幽默風趣表達,創造無拘無束空間
心理學家羅杰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里,學生才能盡情地自由表達。”創造無拘無束空間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1.表演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事情,教師引導學生表演那些故事強的課文,會幫助他們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理解課文宗旨。如講《雷雨》這一話劇時,經過精心安排,讓學生分組排練課文中的幾個故事情節,課堂上,學生充分展現表演的才能,達到出乎意料的精彩程度。這樣,在講解課文時無論分析人物形象,還是討論歸結主題,學生憑借課下的排練表演理解,都能積極回答問題,完成教與學的任務,收到很好的效果。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充分進入課文中各角色狀態,打破教師范讀學生聽,沒有學生參與體會理解的舊模式,調動學生興趣,使課堂形成學生是“主人”,教師“服務”于學生的情境。
3.教師用“激情”帶動學生的“熱情”。語文教育學家于漪曾說:“有人說激情是藝術家頭上的光環。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稱激情是:‘詩的糧食,詩的薪火。’難道激情只是和文學家、藝術家有緣?不,我不這樣認為,激情也是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于漪老師積近五十年的體驗道出了情感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
創造語文教與學的活力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的善教,是學生樂學的基礎。學生只有樂學,才能學好,才能在輕松愉悅中提高語文素養。
(作者單位 河南省內黃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