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它以有別于傳統課程的全新面目、全新教學指導思想面向學生。如何切合本校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與教學硬件設施的實際搞好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許多教師都面臨著難以著手的困惑。作為信息技術課的教師,怎樣消除這些困惑,怎么樣上好信息技術課呢?我認為可以采取如下幾個基本的步驟。
一、整體地吃透教材,充分掌握各個軟件教與學的特點,教師做到心中有數
前人說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教師自己不能嫻熟地掌握教材的知識,又怎能先授人以魚并且更進一步地授人以漁呢?吃透教材還包括把握教材的體系,明確其中的重點與難點,確定可期實現的三維發展目標。只有做到了這些,教師才可說有把握教學生,才可說有資格教學生,也才有望在教學中與學生一同提高和成長。
二、在教學中,既教學生“學會”,又努力地讓學生“會學”,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面向最新科學、面向現代化的課程,應當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主。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學宗旨。在備課過程中,我們就要對課本中所涉及的十多種軟件逐一進行操作,對使用過程中自己發現的問題和預見學生會出現的問題逐一記錄下來,在講課和上機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指導。同時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三、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根據學校機房計算機的配置條件上好信息課
各個學校的條件是不一樣的。有時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學生不能人手一臺。這時,教師就要認真安排,充分利用現有設備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我覺得提高學生素質并不僅僅是依靠先進的計算機所能給予的。對那些學生計算機無法使用的軟件,應點明要點,并在教師計算機上進行演示。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就能克服機房計算機配置的不足,使全體學生的技能有日新月異的提高。
四、針對當前各班學生的差異、存在的具體問題加強各個環節的教學研究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全體學生掌握信息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差異是實際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師如何上好這門課程,使學生整體素質都得到提高呢?我從實踐中得到的認識是,這需要加強教學中各個環節的研究。從電子備課、課堂講解、上機訓練到個別輔導、布置作業等等,每項都要精心設計。通過課堂45分鐘讓全體學生盡可能多的掌握信息知識。課上知識扎實了,課下才有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
五、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將經驗深化提高,以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課教學水平
總而言之,要上好信息技術課,主要有以上五個基本步驟。縱觀當代,信息處理技術是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信息技術課特別適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我們應該通過信息技術課的入門教學,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強烈的好奇心與鉆研能力,想方設法搞好課堂教學、上機訓練等教學活動,大力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方面的科學探求精神。
(作者單位 湖南省華容縣東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