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課”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種新課型,它給每位小學數學教師帶來了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在初步嘗試和探索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學中,我感到它既新鮮又富有挑戰性,因為它能使我和我的學生們在其中共同成長。
一、在“發現”中成長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便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自己首先要有一雙“慧眼”,要善于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發現數學問題,并將這些問題作為很好的學習題材,引導學生用數學方法去分析、探索這些問題,激發起他們深入研究的興趣。
記得有一次,我在填寫自己的身份證號碼時,有幾位學生看見我一口氣寫出了十一位數的號碼,都發出驚訝的贊嘆聲:“這么長,徐老師你怎么記得住啊?”我不禁笑道:“只要掌握了身份證號碼的排列規律,記憶起來很方便啊。”學生們都好奇地來問我有什么規律,我靈機一動,這個問題不就是很好的數學題材嗎?于是,我開展了一次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神奇的數字”,讓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數字編碼知識。學生們積極地投入調查活動,收集和調查有關方面的資料,上網瀏覽、翻閱書籍,還有的去郵政局和公安局咨詢。調查中,學生了解到許多關于數字編碼的常識,驚喜地體驗到數字編碼的科學和奇妙,他們還自己編了一首數字兒歌:“數字數字真神奇,生活處處用到你。數字數字來編碼,方便易記又保密。數字數字我愛你,我們一定學好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驟然提高了許多。
二、在“做”中成長
綜合實踐活動提倡“做中學”“讓學生去經歷”。知識的傳授,不應是以教師傳授為主,而應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在探索中發現,在交流中碰撞,在思考中接納,親身經歷知識的生成、發展過程,主動獲取知識,體驗到合作的快樂、成功的喜悅。但有時也會受到一定的挫折,教師要幫助學生實現智力與能力的共同發展。比如《我們去秋游》這一課,課堂上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共同制訂秋游方案。在制訂方案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合理運用生活經驗,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巧妙預算、比較選擇、合理規劃。學生經過一番商量和分工后,就各自忙開了,個個忙得不亦樂乎。當他們遇到困難和出現問題時,可以和我商量,我則是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能解決的就為他們提出一些建議,無法解決的就和他們課后一起查閱資料,共同研究。當然,我更多的是鼓勵學生創新,讓他們有機會在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小組活動中,每人擔負一定的責任,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責任感。這一節課結束后,我們去恐龍園游玩,讓各組按自己制訂的方案開展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學生發現方案中存在問題,從而促使他們進一步完善、修改方案,使方案更具有合理性和實用性。學生在修改方案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了“一切知識都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的真理。
三、在“創新”中成長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目標理念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根據我的理解,這里的“人人”不僅指學生,也包括老師。事實上,通過一系列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和學生都從中得到了發展,培養了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這些能力都是現代人必備的素養,也是時代的要求。
對于我來說,感受最深的是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比如在秋游方案的匯報過程中,學生的方案各具特色,創意層出不窮,而且考慮周到,儼然一個個“小導游”!活動結束后,學生還主動提出在暑假前制訂一份“暑期旅游方案”,這比“秋游方案”更具有挑戰性,需要綜合運用數學、地理、歷史、社會、自然等各科知識,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運用網絡知識制作旅游網頁呢!
四、在“反思”中成長
每次活動后,學生和我各自都有感悟和反思,我們會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取長補短,總結經驗教訓,完善不足,為以后的活動積累經驗。如秋游方案的完善和修改便是學生對于自己活動的反思過程。除此以外,他們有的懂得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有的感受到了團結的力量,有的改掉了往日亂花零用錢的壞習慣。學生在“反思性評價”中不斷進步,逐步成長。
經過這么多的實踐和探索,我也有了一定的感悟:首先,綜合實踐活動課課題的選擇和確定要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要克服單一的從書本到書本的局限性;其次,在實施的過程中,要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的原則,讓學生親身體驗,要有開放的活動空間和時間,防止淺嘗輒止;第三,在實踐活動的總結階段,要引導學生聯系現實來總結、反思,獲得實際的體驗,深化對自然、社會和自我的認識。
我相信,只要我們和學生一起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健康愉悅地、智慧而有創意地生活,傾注出自己全部的熱情,就能和學生一起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共同成長。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博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