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目標達成的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借此可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學效能。
關鍵詞:教學反思;專業成長;角色;創新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苯虒W,離不開反思,而初中數學教學,反思則是教師教學目標達成的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正是通過不斷反思,不斷調整下一步教學目標,才一步步走近學生,從而做到關注學習目標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品質的形成與心靈的成長。
反思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讓數學課堂充滿魅力,這也對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不斷地適時地進行教學反思。實際上,反思不僅僅是每節課或每個教學環節的回顧與總結,更應該是對自己整個教學過程乃至教育生涯不斷進行思考。因此,教師應基于新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一、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這就要求在數學課堂上,由傳統的傳授變為與學生的相互溝通與交流,心靈的對接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不應該是包辦代替,而應是引導學生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應該力求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力求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二、善于創新,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數學教學,充滿很強的邏輯韻味,如果教師期望自己的課堂變得充滿韻味、充滿魅力,就應該學會“用活”教材。通過一次次教學實踐,通過一次次教學反思,讓我深切體會到,“用活”教材,需要加進許多教學以外的因子,包括把教與學拓寬到知識、能力、學習品格、思考方式、心靈對話等不同層面多個領域,只有如此,才能趨近于“用活”教材的目的。而這一切,都必須以教學反思為依托。
三、不斷總結,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心理學家波斯納指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教學,說到底是讓學生最終達到學習目標,而真正意義上的走近學生,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或許是每位教師教育生涯中一直都要面對的問題。教學反思,為這種心靈的走近打開了一扇窗口。
?。ㄗ髡邌挝?吉林省前郭縣長山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