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學科是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征及社會實際需要,以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應用為主要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應用信息科技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充分把握教材特點,利用這門學科特有的動手、動腦機會多的優勢,在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推動人們認識活動的內部動力,它是構成青少年學習積極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覺完成任務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中得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精力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要遵循學生興趣發展規律,努力培養學生學習信息科技的興趣,使學生能以飽滿的情緒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
如果在信息技術課上純粹讓學生打打字,玩玩游戲,那就嚴重喪失了課程設置的目的,只有明確教學目標,切實優化教學過程,才能上好信息技術課。如在學習畫圖軟件時,教師應優化教學內容,讓學生邊學習邊制作,學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三、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改進教學方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貫徹。對初涉信息技術課的學生,要用慢步子、勤練習、多回顧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有耐心,扶著學生前進,并加強技能訓練,進行多種方式的知識回顧,多給學生成功的表現機會,對一些接受慢的學生要更多地個別指導,讓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充滿信心。對于高年級的學生,隨著其自學能力的增強,則應多采用詳略結合、突出重點與自我探索、力求創新的教學方式,教師精講重點部分,其余讓學生自我探索,爭取自我創新。
四、注重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做到學以致用
1.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多媒體網絡教學非常強調教學中知識信息資源的多元性,根據教學的要求,學生通過對現有的多種資源進行再次利用,實現對知識信息不斷進行新的加工、組合和整理。教學不再僅僅是純知識教學,而是透過多種知識資源所實現的知識、思想、價值、理念、情感結合于一體的教學。信息時代教育最終必須落實到學生的主動學習上,這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主要途徑。同樣,教會學生獲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給學生創造最有利的信息環境,則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
2.與德育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德育整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教育媒體對學生的行為規范進行引導。例如,及時報道校園新聞、點評學生行為規范等。二是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由于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完備的法律和管理體系來規范、引導因特網的發展和使用,學生作為全球“網民”中不能忽視的一個大的群體,而且這個群體思想特別活躍且富于創新,“黑客英雄”出少年,所以我們必須發揮學校德育的作用,教育學生不能在網上為所欲為或是進入別人的網站搞惡作劇,或者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不能在網上散布一些不健康的言論等,總之,要遠離一切有損信息技術發展的行為。
信息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大學科,既有獨立性,又必須與其他課程整合,這才能體現信息技術頑強的生命力。作為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更深入地實踐,在做好基本信息技術教學的同時,努力探索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功用,為教育教學服務。
(作者單位 安徽經濟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