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強調知識在經濟運作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強調人的創造力開發在經濟發展中的價值;強調高新科技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在這個時代,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掌握任何知識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已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我們要培養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能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能用自己的手去實踐,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具有健全、獨立的新時期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探究性學習,就是為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和培養創新人才而進行的一種研究和探索。
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要學
從上課一開始,教師就應該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或學生提出探究的問題(探究目標)。提出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感到有探究的必要,并且覺得可以探究,有探究的價值。問題的提出可以從生活中的現象開始,也可以從實驗開始,和實際生活聯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液體性質》中,有的學生研究小組做液體表面張力實驗,把硬幣放在水面獲得了成功;有的小組用一個小鐵珠從圓形的細鐵絲圈中的肥皂沫穿過而肥皂沫并沒裂開;有的小組通過兩片玻璃中水面的上升來計算水的表面張力系數等。學生設計的實驗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對科學素養的培養大有裨益。
二、引發學生探究,讓學生主動學
學生根據教師提供(或學生自己搜集)的資料、實驗設備進行自主探究,老師要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也可讓小組成員互相合作、協同努力,嘗試解決問題,這一環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運用多種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學生在討論、交流和研究中發現新問題、新知識、新方法,逐步解決設計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適時引導,同時要主動加入到學生的交流中去,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引導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適當的問題以引導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啟發和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錯誤和補充片面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例如滑動變阻器的連接與使用方法,有的老師概括成表,使內容十分具體詳盡,似乎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實際上這樣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這樣做是剝奪學生推理、研究與概括的權利,從而禁錮了他們的積極思維,只想著通過強化記誦方法來掌握,如此一來識記學習就陷入枯燥而繁重的腦力奴役之中,其結果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學生沒有理解其設計原理和構造;沒有理解滑動變阻器中各部件的依存關系;沒有把它和已經學過電阻定律聯系起來;沒和大量的應用實例相聯系,自然那種框框條條的記憶是膚淺的,是孤立的,是空洞的,學生的主動性就得不到發揮。
三、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樂學
科學意識是科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教會學生將科學知識同日常生活、生產及社會聯系起來是物理課程的又一功能。因此,要把物理知識融入生活的根基。物理規律和理論是人們長期生活實踐和經驗的提煉與總結,重視各學科間的聯系與滲透。它濃縮了社會生產、生活,試驗、實踐的各方面要素和精華。另一方面,物理教學的本體價值還在與回歸實踐不斷地進行反思,正所謂“教育即生活”。例如學習了幾何光學的一部分知識后,重要的是應用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和折射來解釋日食、月食、海市蜃樓、光的色散、光譜、蒙氣差、平面鏡成像等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生在解釋現象的過程中進一步內化知識,轉化能力,提高素質。
四、激勵評價,讓學生愛學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及時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給予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享受成功的喜悅,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是指導探究性學習重要的環節。對學生的評價有研究過程評價和應用測試評價。研究過程評價主要從各小組探究的程度和是否提出或解決有價值的問題來評判。應用測試評價可由老師精心編制,也可由學生自己編制,所編的題目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事實證明,讓學生自己編題實踐是學生實踐能力得以鍛煉和創新精神得以體現的最佳措施之一。
(作者單位 河北省藁城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