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之所存,美之所在,歷史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大寶庫,以她璀璨奪目的美,昭示和教育著后人。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與能力,是擺在我們歷史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歷史是人類生活和斗爭的記錄,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瑰寶,中學歷史教材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審美教育因素,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課本中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見牛羊”的遼闊草原;有“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雄壯黃河。這些自然美通過藝術美(詩、詞、歌)來表現,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激發學生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無限熱愛。課本中,多如繁星的歷史人物的活動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審美教育內容。
二、寓美于歷史課堂教學之中
課堂教學是主要的教學形式,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受到良好的教育,主要還是通過學校的課堂教學這一途徑。因此,課堂教學是歷史課加強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教師應運用生動具體而且富于形象的教學語言,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喚起學生的美感,逐步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特別是要引導學生對課本中眾多的彩色插圖、文物圖片進行欣賞,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這是歷史課在審美教育方面所特有的優勢,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人類所創造的文化,大多集中體現在建筑、雕塑、繪畫等方面,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這些美好藝術的鑒賞,就會激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為美好的理想去大膽地探索和斗爭。
三、運用教學手段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一千次相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的發展。富有詩意的創造開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覺更加敏銳,喚醒創造性的思維?!睔v史的審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就是用具體的、鮮明的歷史美的形象去感染學生,以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磨礪他們的創新意志。
1.全面培養創新意識。具有這種創新意識的人從不滿足于已知,而是樂于并敢于探索未知,以求得最佳。歷史課教材中,具有創新意識的美的形象數不勝數。如從哥白尼“日心說”的提出到哥倫布“新大陸”的發現;從瓦特的改良蒸汽機到萊特兄弟的飛機;從第一次把圓周率的值推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祖沖之到將一年的周期精確推算到365.2425天的郭守敬;從萬里長城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從敦煌石窟到希臘的雅典衛城,這些推動社會發展的具有創新意識的美的形象,都會深深地打動學生。
2.著力激發創新熱情。熱情和興趣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本因。創新熱情一旦與創新意識結合,就會形成穩定的創造動機,從而掌握創造者的整個身心,發揮強大的動力。要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必須從審美教育入手。因為,美感是一種力量,是一種追求,它推動人去創造、去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茖W家、文學家、藝術家、教育家以及其他一切創造者,之所以能長期進行創造性勞動,就是因為他們體會到創造的本質是美的。李時珍為了祖國的醫學事業而嘗遍百草;鄧稼先為“兩彈”事業奮斗到最后一息;諾貝爾因實驗被炸得遍體鱗傷卻歡呼勝利等等,這些美的形象,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3.不斷磨礪創新意志。創新意志是創造者自覺地確定創造目標,克服創造活動中的困難以實現創造目標的心理品質。古人云:“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灘出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眾,人必非之?!眲撛?,必然會遇到挫折和阻撓,有時還會遭到別人的嘲笑和挑剔,這就需要創新者有無畏的勇氣,有信念和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歷史教材中,從手執漢節十九年不降的蘇武到不畏權貴堅持“神滅論”的范縝;雖受腐刑而矢志不渝終成《史記》的司馬遷……這些鮮明的、具體的美的形象,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勇氣,堅定學生的創新信念,磨礪學生的創新意志有著極大的益處。
總之,切實加強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對于中學生思想觀念的升華,情感、意志的磨煉將產生深刻的影響,有效促進學生的創新。
?。ㄗ髡邌挝?河北省藁城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