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3日,四川省科協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繼2006年之后四川省第二次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的主要結果。結果顯示,2010年四川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達到2.8%,比2006年提高1.8個百分點。這個比例略高于全國中、西部地區的平均水平(分別為2.6%和2.3%)。調查還顯示,四川人最希望子女當醫生。據悉,此次調查也是全國第八次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的一部分。
#61562;2.8%的四川人有基本科學素養
四川省科協科普部部長張翔介紹,科學素養主要包括3個方面: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崇尚科學精神。據了解,目前主要發達國家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一般在17%、18%左右,中國大約相當于他們20年前的水平。
此次調查歷時7個月,調查對象是省內18至69歲公民,測試方法為國際通行的米勒體系,調查方式為入戶面訪,抽查樣本分布于全省15個市(州)的19個縣區和成都市區9個街道,總樣本量為2170份。
調查顯示,2010年,四川省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為2.8%。其中,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的公民比例為14.0%,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的公民比例為7.2%,崇尚科學精神的公民比例為63.9%。
與全國及東、中、西部地區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平均情況相比,四川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低于全國和東部地區的平均水平,但高于中、西部地區的平均水平。
#61562;年齡越大,科學素養越低
調查顯示,城市居民科學素養水平提升速度比農村居民稍快。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劉進表示,四川正采取各種措施幫助農村居民提升科學素養水平,包括科技下鄉、科普月、科技周,以及許多針對農村的科技項目等。
分年齡來看,不同年齡公民的科學素養水平表現為隨年齡段增加而降低的趨勢。18~39歲年齡段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最高,為4.8%;40~54歲為2.5%;55~69歲最低,為0.6%。分學歷來看,大專及以上為8.0%;高中(中專、技校)比例為5.0%;初中及以下的比例為1.4%。
#61562;渠道轉換:互聯網成新寵
調查結果顯示,電視和報紙等傳統媒體仍是四川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與此同時,公民利用互聯網等現代媒體獲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顯提高。與2006年的調查結果相比,2010年公民利用互聯網渠道獲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比2006年的10. 6%提高9.3個百分點。
#61562;養生成為四川人最感興趣的領域
調查顯示,四川公民在過去一年中參加過科技周、科普日等大型群眾性科普活動的比例為35.4%,高出2006年20.5個百分點。“經常”或“偶爾”閱讀報紙、期刊或因特網上的關于科學的文章的公眾比例為62.4%。
2010年,四川公民最感興趣的科技信息為醫學與健康,感興趣比例為88.4%,其次為環境科學與污染治理46.6%。與2006年相比,2010年四川省公民對與科技有關的新聞話題感興趣的比例增長也較快。
#61562;科學技術職業排名靠前
對職業聲望的調查顯示,科學技術職業的聲望較高。其中,教師排名第一,為60.1%。醫生次之,為51.1%。科學家排名第三,為47.1%。其后依次為政府官員、法官、企業家、工程師、律師、運動員、藝術家、記者。
對期望子女從事的職業調查顯示,選擇醫生的為56.7%,選擇教師的為55.7%,選擇科學家的為36.7%。醫生、教師、科學家仍排在公民最希望子女從事職業的前三位。其后依次為:企業家、政府官員、法官、工程師、運動員、律師、記者、藝術家。
科學素養國際定義為對于科學知識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對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對于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國在測度本國公眾科學素養時普遍采用這個標準。
據此次統計結果表明四川人的科學素養在最近有了較大的提升,這應該歸功于義務教育的普及化以及政府、社會和個人對科學知識的重視程度在加深。
科學素養的提高需要的是三方聯動,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中的個體要有科學素養的訴求,只有個體有了需求,這些看似枯燥的理論才能融入生活之中,讓科學生活化、平民化,讓科學更好地為人們生活服務。(本刊編輯部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