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是不產茶的,雖然三面是山,一面是水,很適合種茶,但就是沒人去種。小時候渴了也不喝茶,就喝水缸里的水,水是直接在水塘里挑來的,咕隆咚一口下肚,很是解渴。夏天的時候會上山采一些茶草,泡上一臉盆,水是金黃的,及至涼了,是父親勞作后回家最好的飲品。
漸漸的有些大了,到同學家里串門,同學的母親會用瓷缸泡上茶葉用來招待,開始的時候一口就把水喝完,只剩下茶渣,直到同學再往瓷缸里加水才知道原來茶葉是可以加水反復泡的,羞得臉通紅還要裝得若無其事的樣子。有女同學來走動,便學著同學的樣子,從小店里花一塊錢買上一袋茶葉,沒有茶杯就用碗泡上,同學喝上一口就不再沾唇。原以為是同學不喝,等自己喝的時候卻是苦得不能進口,才知道原來茶與茶是不一樣的,便宜的果然沒好貨。
真正喝茶是工作以后的事,辦公室里的茶葉是免費供應的,每天進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來開水,先給同事泡上一杯,便打掃衛生,靜候他們前來上班,看著他們喝著茶、看著報紙的樣子,覺得喝茶也應是工作的一個部分。有一個分管的領導調到了茶場當了場長,便邀同事們去玩,我混在其中,曾經的領導很是熱情,每人泡了一杯上好的碧螺。聞著新茶的清香,才知道文人雅士樂此不疲的原因。走的時候領導給每人備了一小份,我回來一直舍不得喝,每每來人都要拿出來炫耀一番,存放得久了,想喝的時候,才發現竟已上霉,心痛了好久。
后來換了工作,在江心的小島上,那里還是不產茶的,水果倒是多得嚇人,水果吃得多了,對茶的感覺就淡了,茶也就變成可有可無的東西,有時候甚至就喝白開水,也沒有覺出有什么不同。這樣的日子過了八年,回頭想想便感到有些不可思議。過后,我被調到了老區,那里山很多也產茶,芽尖是最早,一般價也最高,遲些的茶葉才做成碧螺的樣子,炒青則是大路貨,才曉得原來的領導還是留了一手,給我們喝的茶葉不是最好的,我那時的興奮可能也讓人笑掉了牙,只是人家不說而已。
雖說是茶的品種很多,有名的如浙江的龍井、福建的大紅袍、黃山的云霧等等,我也喝了一些,總覺得沒有老區的茶好,是用蒸汽來做的,不是很出名,但清香宜人,湯色明亮而醇厚甘甜,宛如鄰家小妹的眼眸,清澈而透明。閑時聚上三五好友,竹林間品品茶、下下棋,談笑風生,想來神仙也不過如此了。
總是覺得茶是高雅的東西,不像煙酒般俗氣且傷人身體,也如我的職業,雖有些苦,但回味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