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說:
◆徐小平(新東方創始人之一):統計表明,在發達國家。男性壽命總是低于女性——在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由此可見,男性不僅需要“自愛”,同時也需要被“關愛”。假如設立“男人節”的倡議能夠喚醒人們對中國男性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關注,我對這樣的好事樂觀其成。
◆海巖(作家):現在女人越來越聰明,男人在社會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每個人都不停地奔跑,所以需要這樣一個心理休息日讓男士停下來。我們作為男性也希望,在“8·3”這一天,可以撒嬌,可以為所欲為。
◆陳羽凡(歌手):現代男人的壓力都很大,對他們來說,8·3男人節是一個心理的休息日;男人需要女人的理解,而男人會通過女人的理解來付出更多以實現女人、家庭和社會需要的東西。
◆瘦馬(傳媒人):男人節不是為了強調男人只能前進不能后退,是“家庭的支柱”“頂天立地的強者”不能哭不能喊苦沒有任何流露軟弱的余地。而事實上越來越快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使得現代男人疲憊不堪,給男人—個權利是尋求和諧的兩性世界,反對有差別的平等。
女人說:
◆洪晃(傳媒人):我提倡取消的節日:三八婦女節,說一個女的三八是罵她,那誰過三八誰三八。算了吧。還有一個是勞動節,別逗了,就是咱不尊重誰,就給誰來個節日是嗎?
◆陳美麗(網友):賜個節日給你過過又何妨?
2005年,李宇春一夜紅遍大江南北,隨后獲榮譽無數——成功入駐杜莎夫人蠟像館、三年稱霸美國《福布斯》中文版內地歌手排行第一位、唯一一位兩次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中國歌手,這讓全國掀起了一陣性別確認認證。
春哥的崛起,讓男人們陷入了空前的焦慮中:春哥、范爺風頭正勁;英劇美劇們鼓勵女性們當自強—漂亮且高薪高學歷的剩女們不是已經規模化了嗎?同時女性們又抱成團,時刻謹記《Sex and the City》中Come:的名言:當我35歲還是個girl的時候——怕什么,我們還是girl,江山還是我們的。
她們翻身農奴把歌唱,唱毀了過去的男權格局,唱破了男人們只手遮的天,鳳凰涅槃,重新進入另一重天。
而我們男人們呢?
與英國男子紳士、美國男子幽默、日本男子刻板等特征不同,中國男,人除了被冠以“頂天立地”的榮譽稱號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責任外,其自身形象太過模糊,以至于找不出一個詞來確切地概括他們。
雖然男人們形象模糊,但男明星們卻面目清晰到可拿筆分門別類對他們進行成分劃分——甭管你怎樣蹦跶,大都脫不開“娛樂”二字。
他們要么花枝招展,被劃分到“被消費男色”行列;要么長相爺們行事小氣——周立波是其中的佼佼者:初見周立波,扮相隆重,臺風嚴謹,令人肅然起敬,忍不住贊嘆:有范兒,有腔調!再見周立波,則是他端架子低頭與網友對罵,讓人不得不懷疑,其自封的“海派清口創始人”是否應當改為“海派粗口創始人”。
這樣的格局,怎能壓制住女性的崛起?
女性們迅速成長,她們性感而不失犀利,幽默又不缺乏樸實;她們言他們所不敢言,行他們所不敢行,硬生生將男女關系從浪漫主義變成了現實主義,又從現實主義變成了批判現實主義。甚至有女性發出了“談多少次戀愛才結婚?睡多少個男人才夠本”的疑問。
不得已,不相信眼淚的男人們不得不閃著委屈的淚花吶喊:男人不是永動機,男人也需要撒嬌。也正因為如此,劉德華“男人哭吧不是罪”的歌曲才能打動萬千男人,成為最能代表男人心聲的歌曲之一。
曾經是男權主義受益者的男性,如今已成為女權主義的受害者;而曾經是男權主義受害者的女性,如今已經成為了女權主義的既得利益者。
及此,很想感慨—番:既然男性已如此悲慘,賜給他們個“男人節”過過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