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4.255億元(人民幣,下同)成交;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圖》以4.025億成交,創今春拍賣中國古代書畫作品成交新紀錄……正如火如荼舉行的2011年春拍頻曝令人咋舌的拍賣天價。
但是,最近網民紛紛發帖稱,近年來,「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表像繁榮,但背後卻暗影重重,不少拍賣公司從拍品徵集、文物鑒定到圖錄出版、正式拍賣,存在虛假鑒定、虛報成交額、聯手做局、洗錢行賄等不法行為。
網民揭「天價拍品」黑幕
近日,網民「網路小丑星」在某網站發表題為《XXX的畫為何能拍4億多?》的網帖稱,當前藝術品拍賣市場贗品氾濫、陷阱多多、監管缺失,天價成交額頻現的背後不排除有人為炒作的可能。該網帖迅速引發關注和轉載。不少線民紛紛發帖質疑當前拍賣市場的混亂無序:
「ZCN13」控訴,「我曾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附近一拍賣公司送拍一件花1萬塊買的奇石,公司鑒定師一上來就估價850萬元,但事先讓我交2000塊圖錄費做宣傳。拍賣當日,數百件拍品無一件成交,最後被告知流拍,雖與拍賣公司幾經交涉,圖錄費還是打了水漂……」。
「wlj123」網民說,一些規模較小的拍賣公司常採取「虛假鑒定、高估藏品」的花招欺騙賣家送拍以套取高額圖錄費;而一些拍賣「巨頭」為招攬賣家,不惜打腫臉充胖子,用「聯手做局、虛報『天價』成交額」等手段渲染炒作、炫耀「實力」。
天價背後存在信任危機
針對網友反映「拍賣巨頭虛報成交額以招攬賣家」的問題,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瀚海和北京匡時大陸四大拍賣公司。依據四公司官網顯示的拍賣規則和總成交額,理論上四公司2010年傭金收入(主營收入)應分別約為18.2億元、15億元、6.8億元和4.7億元。按營業稅5%計算,當年營業稅應分別約為9100萬元、7500萬元、3400萬元和2350萬元。
然而,權威部門的數據顯示,「保利」、「瀚?!?010年已繳營業稅分別約為2305萬元、952萬元,僅為理論值的25%、28%;嘉德、匡時的《2010年企業年檢報告》顯示,其當年「主營收入」分別約為3.4億元、7500萬元,僅為理論值的23%、16%。
曾在拍賣行工作的秦女士說,各拍賣公司2010年的傭金比例沒那麼高,故主營收入也沒理論上那麼大,「但買賣雙方的傭金比例總和至少約12%」。可是,即便按此值計算,四公司的實際主營收入與據其對外公佈成交額推算的傭金收入依然嚴重背離。
北京匡時董事長董國強等拍賣公司負責人道出苦衷,「當前,大額拍品落槌後買家不付款的違約情況屢有發生,造成拍賣行實際收入驟減,而我們無暇無力對其進行漫長的法律追索?!?/p>
「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要麼涉嫌偷稅漏稅,要麼涉嫌虛報成交額。」曾多次代理拍賣訴訟案件律師艾連慶認為,動輒上億元「拍賣天價」的背後,潛藏著信任危機。
「天價拍品」投資陷阱
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張寧說,「假拍,包括三種情況:拍假,即拍賣贗品;拍賣公司刻意抬高評估價以收取高額傭金;委託方、拍賣方和買受方聯手做局製造『天價』成交額?!箤Υ?,董國強直言不諱地說,「假拍在拍賣界肯定存在」。
文化部文化藝術品鑒定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陳興保等官員認為,假拍的背後,程度不同地存在欺詐、自我炒作、洗錢行賄、貪污等不法行為。
畫家韓美林說,部分拍賣公司公然拍賣署名自己的偽作,越來越多傾其畢生積蓄買到贗品的買家紛紛找他控訴,甚至癱在地上,有時他不得不為買家再創作一幅真品。韓美林多次發律師函要求撤拍贗品,但大都遭拒?!敢驗椤杜馁u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拍賣人只要在拍前聲明不保證拍品真偽,便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p>
針對拍賣公司假拍等一些不法行為,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張延華說,中拍協連續十年通過企業資質評定工作對拍賣公司的上繳稅款、成交額等業績情況進行評定,「但部分企業以各種理由拒絕參加,原因之一就是它的業績真實性經不起檢查」。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王志軍認為,文物藝術品的稀缺性影響了市場價格波動,但並不是所有文物藝術品的稀缺都能使價格無限升高。而且目前市場中仍有相當部分雖屬稀缺,但品質一般、市場價格較低的文物藝術品。幾件踏入「億元門」的文物藝術品,並不是所屬時代歷史、文化、藝術等方面最高水平的代表作,更沒有稀缺到獨一無二之境地。
正是因為以投機和投資為主體的競拍群體的崛起,逐漸改變了文物藝術品價值決定市場價格的認知方式。大家更關注拍品的存世數量、使用者地位及拍賣公司宣傳的珍稀程度,真正的文化藝術價格卻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