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要落地,2011年是云計算從概念落地到應用的元年。
整個人類歷史是一部技術推動社會進步的歷史。云計算于近兩年被熱炒就在于它真正代表了互聯網界和IT界未來的發展方向。互聯網走到今天,在云計算的帶動下,終于開啟了互聯網業生產大分工的時代大幕。乘著互聯網這一信息快車,企業可以拋開IT和互聯網建設的束縛,專注于自己的領域。未來社會,互聯網的架構與應用相當成熟,企業于其中各得其所,其樂融融,這一切將得益于云。
因此,誰若在當下云起步的關鍵節點上輸了一步,或將注定步步皆輸。布局早已開始。今年,暗戰也將轉向明戰。以各大領導級廠商為例,他們的云計算藍圖將逐漸變得清晰,商業模式也將經受市場的檢驗。互聯網的第二個十年,或將是云計算的十年。
在云計算大時代的元年,本刊將在下面數期的《發行人的信》中選擇對有關代表性廠商的云做以觀察,與本刊的讀者CEO們一道,共同探索云未來對各行各業可能的商業機會。
選擇以Intel云開此“云系列”之篇,原因有以下五點:
云計算依互聯網而生,無論是PC時代的互聯網,還是云時代的互聯網,其核心都是一枚小小的芯片。Intel是PC時代芯片江湖的霸主。它與微軟的Wintel聯盟使得二十多年來競爭者在這個市場沒有任何機會。Intel可以說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4月12日,Intel借在京召開的IDF 2011年信息技術峰會,宣布推出了八套已經過測試的解決方案。至此,超過30套云解決方案已通過Intel云計劃參考架構。
去年10月,Intel在其宣布的“2015云愿景”中描繪道,Intel云將是一個“交互式”的云,允許企業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間共享數據;一個“自動化”的云,能協調不同的設備和應用安全運行;一個PC和設備感知的“客戶端自適應”的云,能自動決定命令和處理是在云上還是在用戶的終端上進行。
同在去年10月,Intel對世界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為了打破由IBM、惠普和思科等主要IT廠商制定的數據中心和云產業標準,Intel聯臺了包括寶馬、德意志銀行等在內的70家國際大企業成立了開放式數據中心聯盟。后者的進步意義在于其是由云產業用戶組成的,聯盟避免淪為幾大巨頭壟斷牟利的冠冕堂皇的招牌。用戶之一,中國聯通負責人表示,規劃和管理云是困擾企業最大的問題,開放式數據中心聯盟的作用就是幫助會員解決這些問題。
云計算的三條戰線:IT與服務供應商;產品和技術;構建計劃,Intel全線作戰。今年IDF峰會上,Intel宣布推出平板電腦芯片組Oak Trail32納米上網本芯片組Cedar Trail;在APDUpSM中心和AppUDSM開發人員計劃上與合作伙伴達成新臺作;面向中國消費者的應用程序商店將于年底推出;與騰訊共建移動計算平臺的創新實驗室;嵌入式業務已在車載系統、農村地區醫療保健。零售業和通信網絡四個領域取得成績。
盡管Intel從幕后起家,卻從不將自己定位在幕后。品牌營銷一直是Intel數十年不倒的法寶。互聯網第二個十年,只要云中Intel霸氣不變,英特爾依然是個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