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和改進社區黨建,成為時代賦予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新課題。臨洮縣各級黨組織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利益格局的新變化,高度重視社區黨建工作,但在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結合臨洮縣洮陽鎮社區黨建工作實際,要把社區黨建作為重要的基礎工程來抓,加強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的報道力度,把服務群眾的工作做深做細,不斷探索和創新服務群眾的有效途徑,切實提高為群眾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以服務人民群眾為中心,構建和諧社區。
關鍵詞:服務人民;和諧;社區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報告指出:“黨的領導是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社區是黨在城市工作的基礎,社區黨建工作,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城市基層管理體制的不斷深化,社區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社區黨組織承擔的任務也日益繁重。加強和改進社區黨建,成為時代賦予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新課題。帶著這個課題,最近我們在臨洮縣洮陽鎮就社區的黨建工作進行了調研,我們既看到了社區黨建取得的一些可喜成績,又發現了社區黨建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
一、基本情況
臨洮縣洮陽鎮共有6個社區,分別為城南社區、城中社區、東關社區、西關社區、北關社區、椒山社區,共有居民1.45萬戶,6.02萬人。設有6個社區黨總支、43個黨支部、11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85名,其中女黨員230名;大專以上學歷的209名,中專及高中學歷的381名,初中及以下學歷的195名;35歲以下的161名,36—45歲的90名,46—59歲的148名,60歲以上的386名。
社區現有工作人員82名,其中:公務員6名,月人均工資2 031元;“進村進社區”大學生15名,月人均工資961元;招聘人員14名,月人均工資539元,以上人員工資均由縣財政局轉撥到洮陽鎮后發放;“4 050”人員31名,工資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發放,月人均350元;復轉軍人10名,工資由社保局轉撥到洮陽鎮后發放,月人均500元;殘疾人專干6名,工資由縣殘聯發放,月人均200元。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全縣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社區黨建工作,緊密結合城市社區建設的實際,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以提高社區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目標,為創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使社區黨建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
1.夯實基礎使社區黨建工作得到組織保證。近年來,我們堅持把選好配強班子,提高社區干部的政治理論及業務素質,建好社區陣地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目前,全縣6個社區總支書記和主任中,有3名科級干部、3名副科級后備干部,平均年齡39.5歲。按照“市、縣、鎮三級扶持、社區自籌”的工作思路,積極整合財力資源,全力推進社區陣地建設,自2007年以來,共籌集資金120多萬元,為6個社區建成了標準較高的活動陣地,平均每個社區120平方米,購置了桌椅、電視、電腦、打印機、復印機等辦公設施,使社區黨組織及居民有了工作和活動場所。通過配班子、抓培訓、建陣地,為社區黨建工作的整體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真情服務讓居民感受到“家”的溫暖。社區黨組織從居民群眾的實際出發,采取不同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真情服務。截至目前,為下崗失業工人、城市貧困居民、貧困黨員、孤殘等弱勢群體共解決城市低保1 892戶、4 652人;社區黨員與殘疾人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87對,辦理最低生活保障91人,使他們鼓起了生活勇氣;為了讓“空巢”老人走出孤獨,社區建起了聊天室、棋牌室、娛樂室等活動場所。真正形成了“困有所幫、殘有所助、孤有所托、老有所依”的局面,使居民群眾深深感受到了社區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
3.豐富文化生活使社區成為居民群眾的精神家園。社區黨組織以滿足居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以臨洮的民俗民情為依托,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社區文化。為活躍社區文化生活,社區黨組織積極組織群眾性文娛活動,如城中社區組織“岳麓山舞蹈隊”活躍于岳麓山。椒山社區組織“太極劍”、老年秧歌隊、露天舞會,以及一月兩次“激情廣場”活動集中于椒山文化廣場。此外,活躍于各社區的舞蹈隊、秧歌隊、中老年健身隊、文藝宣傳隊共有10多支,極大地豐富了社區居民群眾文化生活。
4.興辦實事使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社區黨支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本轄區廣大居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衡量社區工作好壞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積極為民排憂解難。從2007年以來,社區黨支部積極籌集資金339.62萬元,硬化南關新村、西寺巷、雍家巷、三合巷、劉家巷、紙坊新村、犁園新村等8條巷道,硬化面積13 359平方米,解決了群眾行路難的問題,極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告別了以前“雨天一腿泥,晴天一身土”的狀況。通過興辦實事,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進一步增強。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黨組織合力不夠。就目前情況來看,雖然普遍建立了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黨組織共駐共建的機制,但往往流于形式,社區黨建的整體推進力度不夠,整體功能不強。由于駐區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沒有縱向的從屬關系,沒有強制性的組織約束力,因此單位黨組織對社區黨建缺乏熱情、主動性不強、積極性不高。
2.相關部門對社區黨建工作認識不夠。一是上級組織對社區的指導觀念上存在著偏差。認為社區黨建的任務就是把黨組織建立起來,至于怎樣發揮黨組織的作用是社區黨組織自己的事,使社區黨組織的活動因缺乏有效的指導而落后于發展的需要。二是社區黨員對社區黨組織的認同感淡薄,在思想觀念上認為社區黨組織解決不了什么問題,心存顧慮,不愿融入。
3.社區黨建工作難度較大。一是社區黨建工作的對象較復雜。同一社區中,有“兩新”組織黨員、離退休黨員、在職黨員,還有流動黨員。這些黨員思想不同、利益各異,較難統一起來。二是社區黨建經驗較少。其他方面的基層黨建已經有多年的工作實踐,而社區黨建則是一個新課題。
4.社區黨建資源配備不到位。一是人員配備不到位,工作隊伍力量薄弱。目前,社區黨建工作者隊伍年齡老化的現象較為嚴重,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無法勝任新形勢下的社區黨建工作。二是財力配備不到位,社區黨建工作經費不足。社區每年的活動經費很有限,主要靠政府的臨時性撥款、共建單位的贊助和拉一些廣告來維持,遠不夠社區黨組織開展活動。三是物力配備不到位,社區黨建工作場所缺乏,使社區黨組織的辦公場所和黨員的活動空問非常有限。
四、對策及建議
1.不斷創新,積極探索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一是觀念創新。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等意識,用新的視角來觀察和處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二是理論創新。要針對新形勢下社區黨建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重點研究和解決如何服務群眾、如何擴大黨在城市工作的覆蓋面、如何加強社區黨組織自身建設及社區黨建工作協調機制建設等問題。三是實踐創新。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聯系實際,深入探索社區黨建的新方法、新途徑和新機制,不斷推動社區黨建工作向前發展。
2.形成合力,健全完善社區黨組織的協調機制。隨著城市管理體制的不斷深入,社區黨組織承擔的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的工作越來越多。在實際工作中,各級黨組織要按照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助共建的原則,密切各單位之間的聯系,實現大計共商、建設共抓、互相監督、互相促進的良好局面。一方面,社區黨組織要充分發揮好主導作用,有效調動轄區單位參與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轄區單位黨組織要自覺接受社區黨組織的監督,并努力為社區工作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3.加強服務,豐富社區黨建工作的內容。社區工作說到底就是要服務于民,造福于民。各級黨組織要始終把服務群眾作為社區黨建的核心,用黨建去服務群眾,用服務來檢驗黨建。社區黨組織應把社區黨建工作融入各項為民辦實事的過程中,通過建立“黨員服務隊”、“黨員先鋒崗”等形式,以黨員的示范作用推動社區各種力量共同為民服務;通過建立社區服務中心,安置下崗職工就業,為居民排憂解難;通過成立治安巡邏隊、民事調解組等,協助做好社區的安全穩定工作。
4.優化隊伍,加強社區黨組織的自身建設。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積極引入公開招聘、平等競爭和擇優錄用等人才選拔機制,選配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成員,尤其要選好社區黨組織書記。針對社區黨建經費不足、運轉能力不強等問題,要進一步加大經費的投入,推動社區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4.
[2] 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62.
[3]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