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活,是周偉對茶的理解,也是他對待人生的態度。
身為70后的周偉,有著這個年代人所具有的典型優點:認真、直率、熱情而執著。喝茶時,他對著一泡滇紅嘖嘖贊嘆,原來生活中的他,一直把茶視為知音和良伴。煩惱時,他習慣喝上一杯茶;喜悅時,他依舊會沏上一杯茶,聽聽音樂看看DVD,享受偶爾休閑的時光。周偉說,即使在片場,他也會手拿一個大茶缸,在各組各部門間來回調度和指揮。
快進電影,我的生活我導演
周偉大學時代學的是體育,在老家遼寧本溪的體育學院里,他練了四年拳擊。畢業后,周偉被分到當地一所小學當體育老師,天天孩子王的生活,讓他郁悶不已。在內心深處,周偉是個有想法、有拼勁的人,這種一眼便能望到老年的生活,不是他的追求。“我應該屬于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于是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職來到了北京,進入了中央戲劇學院進修班,學習導演課程。從1997直到2004年,周偉踏踏實實地從底層干起,先從場記到導演助理,再從導演助理到現場副導演,然后又到執行導演,他跟著許多國內國際的知名導演,完成了一部又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和張藝謀合作《英雄》、《幸福時光》,和許鞍華合作《玉觀音》……周偉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出現在了大屏幕上,這個眼神謙遜的年輕人,開始被外界關注。
2004年時,周偉有了第一部純屬于自己的作品—電視劇《籃球部落》,劇情講述打算徒步走遍全國的男孩高飛旅途中迷了路,誤入一個在地圖上根本找不到的城市—“籃球部落”,而發生的一連串有關榮譽與夢想的故事。在現代都市的劇情中,周偉以自己的角度,塑造了一群鮮活的年輕人,所以電視劇一播出,就受到了許多年輕觀眾,尤其是學生群體的喜愛。周偉的片約開始紛至沓來,他的導演事業,走入了正軌。
2007年,周偉導演了后來為他贏得無數榮譽和獎項的數字電影《棋王和他的兒子》。影片中,著名演員孫松扮演一個癡迷于圍棋的父親,因為過分投入導致婚姻破裂,而他卻費盡苦心培養真正具有圍棋天賦的兒子。這部電影打動了很多人,有一些觀眾還給劇組來信,說他們是流著眼淚看完的,因為劇中那種父子情深,給人無比真實的感動。這部《棋王和他的兒子》一舉囊獲了第26屆金雞獎最佳數字電影獎、第15屆大學生電影節電視電影最佳導演獎、第13屆華表獎數字電影最佳影片獎等各個獎項,還入圍了東京國際數字電影節和美國國際艾美獎的競賽單元。投資不到一百萬的電影,口碑和票房竟如此成功!周偉火了,可他卻依舊低調,甚至面對采訪鏡頭要他說說感受時,只吐出四個字:“好好拍戲。”再實在不過的周偉,明白自己的創作之路還會走得更遠。
2011年,周偉在拍攝大熒幕電影《琴動我心》時,創造了一個7天劇本、10天統籌、29天拍攝的奇跡,在別人眼里,他完全違背了電影行業的周期特性,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知道,一部電影從前期準備劇本到最后剪輯后期,最少也要幾個月的時間,而一些大制作成本的大片,甚至需要花上幾年來運作。周偉在描述這一過程時,只字不提其中的艱苦,他幽默地說:“套用現在的一句流行語,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而這部幾乎不可能被完成的電影,同樣大放異彩,同時獲得了2011年美國圣地亞哥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男演員獎。與此同時,周偉也被人調侃地稱為:獲獎專業戶。談話進行到這里時,周偉特別認真地說:“其實有時候,獲獎多了會有壓力,因為要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做到盡善盡美,這樣無形中就會特別累。但同時,這壓力也會帶來一種動力,因為你會想,下一部片子肯定拍得更好看、更精彩,你所有的創作動力和熱情就都上來了。”
在片場,周偉是嚴格的,他說自己就像個管家,要不停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因為任何一部門的不到位,都會給劇組帶來損失。“你想,耽擱一天就多一天成本,作為導演,要對投資方負責要對演員負責還要對影片負責,所以一刻都馬虎不得。”周偉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所以在別人看來,他似乎是個幸運兒,而其實,他內心深深明白,自己是踏著每一寸的光陰在前進。
慢茶生活,我的樂活有茶香
周偉坦言自己愛喝茶,而且喝的茶種類很雜。他說每當茶香四溢的那一刻,就是自己最幸福的時候。“感覺全身的細胞都鮮活了起來,大腦開始飛速運轉,一個又一個的靈感開始誕生。”周偉喝的茶,通常和他所處的環境有關,“我一般到哪兒拍戲,就喝當地的茶,在云南喝普洱,在海南喝苦丁茶,到了草原時就喝熱乎乎的奶茶。”在片場拍戲時,所有人都會見到捧個大茶缸的周偉,一會給演員說戲,一會又吩咐劇務布置道具,忙得不亦樂乎。他手里那杯茶經常是空了就續,續了又空,空又再續……一天反復下來,那茶葉早被喝得沒了味,而他不過一笑:“實在沒時間,就先將就著。”
有條件的時候,周偉還是愿意坐下來,邀上三五好友,喝上幾泡好茶。“我有切身感受,喝茶的確有益健康,你看我們影視圈的人,熬夜加班再正常不過,許多人為了提神就抽煙,可煙抽多了肺就不行,而喝茶就能起到一定的護肺作用,特別是綠茶。”周偉說,自己喝得最多的是西湖龍井、太平猴魁、安溪鐵觀音這些綠茶,至于具體在哪個時間喝哪種茶,是因時因地因季節而定,比如在夏天就喝綠茶、白茶,可以清火明目,而冬天就會喝大紅袍這樣性質溫厚的茶類,可以暖胃、安神。“我們在冬天拍戲時,外景地往往是在一些陰冷潮濕的地方,對北方人來說容易不適應,如果喝上幾泡大紅袍,我就感覺自己整個人一直是暖暖的,精力就能保持充沛。”周偉還記得,自己喝過最貴的一泡大紅袍,是十萬人民幣一斤,當時是在朋友家聚會,聽到這個令人咋舌的數字,他只能感嘆:“真是茶外有茶啊!”不過在周偉自己的飲茶生活中,他最在意的還是茶的品質,至于價格,他說,只要有時間跟著懂行的朋友去市場走一走,通常就有物超所值的收獲。
在東京國際數字電影節參展時,周偉和許多其他國家的導演一起,被主辦方邀請去了當地一間古色古香的茶室,觀摩那里的茶道表演。令周偉印象深刻的是,日本茶室的茶道師是清一色的中年婦女,都穿著式樣傳統的和服,一絲不茍地進行著表演:只見一位茶道師右腳先跨入茶席,走到風爐前坐下,向茶席內跪行一禮,而后右手拿起茶碗移至左手,取茶巾放在釜蓋上,用右手拿柄勺舀起熱湯倒入茶碗,洗一下茶筅,隨后再將茶碗的湯倒入建水(放清洗茶壺、茶碗的廢水容器)中。之后,她用右手取茶巾清潔茶碗,再將茶巾放在釜蓋上;再用右手取茶勺,同時左手輕輕點住榻榻米,意為招呼客人“請用點心”。緊接著,這位茶道師用茶勺從茶入(放抹茶的陶瓷小罐子)中取出少許抹茶,投進洗凈的茶碗,注入湯,并用茶筅將茶和湯擊打成水乳交融狀。最后,右手拿起茶碗,放在左手掌上往自己方向轉兩圈,將正面朝向客人,再放下。這時,在旁等候多時的另一位茶道師則將準備好的茶湯送至賓客手中,待客人喝盡示意“承蒙招待”后,她們向客人回禮。“簡直太精致了,我當時看得眼花繚亂,世界茶道的發源地在中國,卻被日本發揚到了如此程度,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用心。”周偉由衷感慨道。
其實周偉心里一直計劃著,想拍一部有關茶文化的大熒幕電影,剛畢業那些年,他曾接拍過大益普洱茶的廣告,也就在那時,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茶,真是一種非常美好、空靈的物質,它讓人生充滿了樂活感,是一種非常值得推崇的生活方式。茶禪一味,說的其實是在人的內心世界里,建立起一個與生活合理溝通的渠道,要學會活在當下,并且樂在其中。”樂活,是周偉對茶的理解,也是他對待人生的態度。
闊步人生,我的未來有陽光
作為一個正處在上升期的青年導演,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性格,給周偉的事業帶來了不少幫助。他笑著說,因為自己是半路出家,要學的東西太多,所以做事情就不會好高騖遠。“我剛做副導演時,想的是‘做中國最好的副導演之一’,等做了導演之后,就想‘做中國最好的導演之一’,人生一定要朝著一個明確的目標去奮斗,這樣你的生活才有激情、有動力,我對所有剛入影視這一行的新人,都是這么說的。”周偉還記得自己在中戲的時候,有一位老師告訴他,影視這一行非常苦,要么就踏踏實實、把艱難都當成一種享受跑步前進,要不就趁早離開,耐不住臺下的寂寞,肯定也收獲不了臺上的成功。由此周偉明白了,其實追求的過程,有時比結果本身還重要。
“所以現在每當有人問我,你更愿意拍藝術片還是商業片時,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商業片,因為一個導演,最大的價值就是拍出既有口碑,又有票房保證的電影,只有這樣的電影才是好電影,若一味追求電影的藝術性而削弱了它的觀眾影響力,那我們費錢費力拍電影的意義何在呢?反過來,其實真正優秀的藝術電影,肯定也會打動觀眾,而不至于曲高和寡。”周偉侃侃而談,他說起和自己合作過的幾位大導演,忍不住贊嘆,“張藝謀導演做事那是一根筋,他有古代秦國人的品質,特別細心,認真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許鞍華導演有非常良好的教育背景,又在香港教過書,她給人的感覺是細膩和知性結合得特別好,作品非常有人文關懷精神;至于好萊塢導演昆汀,那真算得上一個鬼才,沒上過一天導演的學業,本身原是個錄像放映員,因為看片量實在巨大,再加上聰明有想法而成為獨立電影人。而這幾位導演中,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張藝謀,我到現在還是認為,張藝謀是真正的大師,雖然大師是學不來的,不過,他認真工作的態度可以學。”
正因為有了大師級的工作態度,周偉的事業如今風生水起,而他一年中,留在北京與家人團聚的時光不過三分之一,更多的時候,他要在各個外景地之間來回奔波。但只要周偉人在北京,他就一定做到周六、日留在家里,陪孩子渡過難得的親子時光。“我女兒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平時我確實沒有時間,但只要有空,我一定會和孩子互動,多聽聽她的想法,如果有整段的假期,我就和愛人帶上孩子去旅行,盡可能讓她多見世面。”周偉覺得,孩子帶給男人的,是一種生活的責任感,是一種扛起整個未來的力量。他還記得2007年,自己拿到金雞獎杯的那一刻,當著現場與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感謝自己當時年僅兩歲半的女兒:“我要說,我親愛的孩子,是你給爸爸帶來了好運,我會永遠記住這一刻!”周偉的肺腑表白,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這個真性情的北方漢子,在那一刻流露的,是一份最樸實不過的情懷—父愛。
周偉太忙了,忙得很少有時間關注電影之外的事,而他最大的愛好,還是看電影。如今在周偉的書房里,已經藏了有11000多部DVD碟片,他說自己特別享受這樣的時刻:在家里泡杯茶,然后點根雪茄,安安靜靜地看片。看片的過程中,他有時會突發靈感,覺得某個創作橋段,或許可以運用到自己的下一部電影中。“導演就像是個畫家,要保持不斷的創作靈感,就要吸收各種各樣的新鮮元素。不同的是,畫家是用畫筆和顏料,在白紙上展開空間豐富的創作,而導演用自己的頭腦,進行創意的發揮和再造。”另外周偉認為,真正看電影的理想場所還是電影院,因為那種大銀幕的全方位視聽沖擊力,是家中的電視或者電腦屏幕根本望塵莫及的,“看電影不僅僅是要看情節,為什么電影比電視劇有更高的觀賞性、有更多人癡迷,就在于電影本身,是一門真正視聽的感官享受藝術,它是生活贈予我們的瑰寶。”
作為一個電影人,周偉覺得自己很幸福:能拍很多喜歡的片子,去很多有意思的地方,見很多有意思的人,還能得到很多有意思的經歷。“我越來越覺得,生活里其實充滿了發現和探索,而未來,就在這些發現和探索的過程中,一點點、一步步地脈絡清晰起來,并且灑滿陽光。”暮色里,周偉轉動自己手中的茶杯,無限憧憬地說。
周偉
實力派青年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員、中國電視劇導演委員會會員
周偉作品
電影
《英雄》副導演
《幸福時光》副導演
《玉觀音》執行導演
《綠帽子》執行導演
獲獎:(2005年美國翠貝卡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影片)
《追愛總動員》制片人
獲獎:(2007年法國卡普電影節最佳影片銅獎)
《琴動我心》導演
獲獎:(2011年美國圣地亞哥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
(2011年美國圣地亞哥國際兒童電影最佳男演員獎)
《橫山號》導演
數字電影
《籃球寶貝》導演
獲獎:(2007年第7屆數字電影百合獎最佳影片獎)
(2008年共青團五個一工程獎)
《離別也是愛》導演
(2007年上海國際電視節白玉蘭獎入圍競賽單元)
《鏢行天下》導演
《棋王和他的兒子》導演
獲獎:(2007年第26屆金雞獎最佳數字電影獎)
(2008年第15屆大學生電影節電視電影最佳影片獎)
(2008年第15屆大學生電影節電視電影最佳導演獎)
(2008年第8屆數字電影百合獎最佳導演獎)
(2008年SKIP東京國際數字電影節入圍競賽單元)
(2008年美國國際艾美獎入圍競賽單元)
(2008年美國國際艾美獎最佳男演員提名獎)
(2009年第13屆華表獎數字電影最佳影片獎)
(2009年第13屆華表獎最佳新人導演提名獎)
《男孩都想有輛車》導演
獲獎:(2009年第9屆數字電影百合獎最佳兒童電影獎)
(2009年第13屆華表獎最佳兒童電影提名獎)
《不許搶劫》導演
(2008年第三屆華語青年導演論壇觀摩周入選作品)
《無法結局》導演
獲獎:(2009年第9屆數字電影百合獎最佳影片獎)
《升生兩難》導演
《獨當一面》導演
《瘋狂的玫瑰》導演
獲獎:(2010年第10屆數字電影百合獎最佳電影獎)
(2010年第10屆數字電影百合獎最佳導演獎)
(2010年第10屆數字電影百合獎最佳男演員獎)
《我要飛翔》導演
(建國60周年,空軍建軍60周年獻禮片)
《天花板》導演
《守望者》導演
獲獎:(2011年第11屆數字電影百合獎最佳電影獎)
(2011年第11屆數字電影百合獎最佳男演員獎)
《成成烽火》導演
(建黨90周年獻禮系列影片)
《婚禮告急》導演
《軍事禁區》導演
電視劇
《籃球部落》導演
獲獎:(2007年電視劇五個一工程優秀獎)
《北極光》導演